一种轴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7655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6 23:54
本技术涉及轴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套结构,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副板和轴套,所述轴套套装在副板的外部,所述轴套的外部套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上端两侧对称开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的内部安装有堵头,所述转轴的内腔开设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位于注油孔下方,所述储油腔与转轴内壁之间开设有防脱槽,所述防脱槽内部活动设置有滚珠,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轴套与转轴在保证满足传递扭矩的情况下,轴套一部分将通过接触面与转轴内壁之间为过盈配合,其余部分轴套将通过间隙与转轴为间隙配合,解决了实际生产过程中轴套与转轴装配容易出现卡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轴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套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永磁同步电机很多实际应用的工况要求转轴为合金材质,因转子是带幅板的结构,所以需要转轴与副板形成为整体,又因合金与转轴焊接工艺不成熟,所以基本采用合金转轴与轴套热套装配,再通过键来传递所需扭矩。

2、传统的轴套与转轴装配工艺是采用整个轴套与轴全部过盈配合并且带键进行热套,一般轴套与轴过盈配合面都较长,这就造成在轴套与轴热套装配过程中容易出现卡住的情况。

3、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轴套结构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套结构,包括副板和轴套,所述轴套套装在副板的外部,所述轴套的外部套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上端两侧对称开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的内部安装有堵头,所述转轴的内腔开设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位于注油孔下方,所述储油腔与转轴内壁之间开设有防脱槽,所述防脱槽内部活动设置有滚珠。

3、基于上述特征:转轴的一部分与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套结构,包括副板(1)和轴套(2),所述轴套(2)套装在副板(1)的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2)的外部套装有转轴(3),所述转轴(3)的上端两侧对称开设有注油孔(4),所述注油孔(4)的内部安装有堵头(5),所述转轴(3)的内腔开设有储油腔(6),所述储油腔(6)位于注油孔(4)下方,所述储油腔(6)与转轴(3)内壁之间开设有防脱槽(7),所述防脱槽(7)内部活动设置有滚珠(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2)的外部设置有接触面(21)和间隙(22),所述接触面(21)与转轴(3)内壁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轴套(2)通过间隙(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套结构,包括副板(1)和轴套(2),所述轴套(2)套装在副板(1)的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2)的外部套装有转轴(3),所述转轴(3)的上端两侧对称开设有注油孔(4),所述注油孔(4)的内部安装有堵头(5),所述转轴(3)的内腔开设有储油腔(6),所述储油腔(6)位于注油孔(4)下方,所述储油腔(6)与转轴(3)内壁之间开设有防脱槽(7),所述防脱槽(7)内部活动设置有滚珠(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2)的外部设置有接触面(21)和间隙(22),所述接触面(21)与转轴(3)内壁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轴套(2)通过间隙(22)与转轴(3)为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腔(6)为环形结构,所述储油腔(6)的内部安装有吸油海绵(61),所述吸油海绵(61)位于防脱槽(7)的一侧,所述吸油海绵(61)两侧设置有限位板(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宁彭鹏凡宽庭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明腾永磁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