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压棒外套自动套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57493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6 23:5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压棒外套自动套入装置,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前侧设置有第一杆体输送机构,所述第一杆体输送机构前侧设置有第二杆体输送机构,所述安装框架前侧上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套入模块,所述套入模块包括滑槽板,且滑槽板与安装框架贴合,所述滑槽板前侧均贯穿并滑动连接有活动臂,所述活动臂前端固定连接有丝杆电机,且丝杆电机的丝杆部分贯穿活动臂。本技术中,首先通过第一杆体输送机构和第二杆体输送机构对空管内缸和空管外缸进行等速输送,然后通过设置多个套入模块,并通过将相邻两个套入模块之间的间距设置与空管内缸之间的间距一样,可同时将多个空管内缸装入到空管外缸内,从而提高了组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气压棒组装,尤其涉及一种气压棒外套自动套入装置


技术介绍

1、一种气压棒,包含一直立延伸的中空管状外缸、一同轴固结于该外缸中且内部界定出一气室的中空管状内缸、一可上下移动地气密塞装于该内缸内的活塞、一自该活塞向下延伸出外缸的活塞杆,及一气密地装在内缸上端部内的控制装置,气压棒通过多个结构组装而成,其中中空管状外缸(气压棒外套)就是气压棒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传统的气压棒主要是通过人工将活塞杆装入到中空内缸内,再将中空管内缸装入到中空外缸中,随着自动化的普及,一部分气压棒外套的组装则通过机械手抓取中空内缸并将中空内缸装入到中空外缸中,但是,目前主要是逐个进行抓取和组装的,使得气压棒外套的组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气压棒外套自动套入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压棒外套自动套入装置,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前侧设置有第一杆体输送机构,所述第一杆体输送机构前侧设置有第二杆体输送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压棒外套自动套入装置,包括安装框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2)前侧设置有第一杆体输送机构(5),所述第一杆体输送机构(5)前侧设置有第二杆体输送机构(6),所述安装框架(2)前侧上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套入模块(1),所述套入模块(1)包括滑槽板(15),且滑槽板(15)与安装框架(2)贴合,所述滑槽板(15)前侧均贯穿并滑动连接有活动臂(14),所述活动臂(14)前端固定连接有丝杆电机(7),且丝杆电机(7)的丝杆部分贯穿活动臂(14),所述活动臂(14)底部均贯穿并滑动连接有连接杆(11),且丝杆电机(7)的丝杆部分贯穿并与连接杆(11)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11)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压棒外套自动套入装置,包括安装框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2)前侧设置有第一杆体输送机构(5),所述第一杆体输送机构(5)前侧设置有第二杆体输送机构(6),所述安装框架(2)前侧上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套入模块(1),所述套入模块(1)包括滑槽板(15),且滑槽板(15)与安装框架(2)贴合,所述滑槽板(15)前侧均贯穿并滑动连接有活动臂(14),所述活动臂(14)前端固定连接有丝杆电机(7),且丝杆电机(7)的丝杆部分贯穿活动臂(14),所述活动臂(14)底部均贯穿并滑动连接有连接杆(11),且丝杆电机(7)的丝杆部分贯穿并与连接杆(11)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11)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10),所述固定支架(10)内侧均设置有两个夹块(8),所述滑槽板(15)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6),且伺服电机(16)输出端贯穿滑槽板(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压棒外套自动套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输送机构(5)顶部贯穿并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空管内缸(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成福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三弘精密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