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具体涉及一种防止产妇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的调节垫。
技术介绍
1、在妊娠末期,增大的子宫对下腔静脉造成一定的压迫。由于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发生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通过放射学检查发现,在平卧位时约有90%临产妇的下腔静脉被子宫所压,甚至完全阻塞。平卧位时腹主动脉也可受压,从而影响肾和子宫胎盘血流灌注,妨碍胎盘的气体交换,甚至减损胎盘功能。有报道约50%产妇临产期取平卧位时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表现为低血压、心动过速、虚脱和晕厥。剖宫产手术实施椎管内麻醉后,尤其是腰麻后,下腹部、盆腔、会阴部和下肢的交感神经被阻滞,导致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进一步加重了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症状,重者可能出现心跳骤停,严重影响母婴的安全。为了减轻产妇的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在产妇麻醉后需要将产妇保持左侧卧位。
2、目前,为了防止产妇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出现,一般是医护人员先将麻醉后的产妇搬动至左侧卧位,然后在产妇的右髖部放置一个枕头对产妇进行支撑,这样的方式中医护人员的操作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产妇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的调节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产妇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的调节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2)底端开设有两个第三滑槽(14),所述第三滑槽(14)与支撑板(6)垂直分布,所述第三滑槽(14)内部设有第三滑块(15),两个所述第三滑块(15)底端与支撑板(6)顶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产妇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的调节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设在第一滑槽(9)内部的两个活动块(16),所述活动块(16)设在两个第一滑块(10)之间,所述活动块(16)内侧面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产妇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的调节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产妇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的调节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2)底端开设有两个第三滑槽(14),所述第三滑槽(14)与支撑板(6)垂直分布,所述第三滑槽(14)内部设有第三滑块(15),两个所述第三滑块(15)底端与支撑板(6)顶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产妇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的调节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设在第一滑槽(9)内部的两个活动块(16),所述活动块(16)设在两个第一滑块(10)之间,所述活动块(16)内侧面为弧面,所述活动块(16)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7),所述第一螺纹杆(17)一端穿过活动块(16),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17)另一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一滑块(10)并延伸至底板(1)前后端,所述第一螺纹杆(17)与第一滑块(10)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底板(1)前后端均设有一个转动环(18),两个所述转动环(18)一端分别贯穿底板(1)前后端并延伸至第一滑槽(9)内部,所述转动环(18)外端固定设有连接环(19),所述底板(1)前后端内部均开设有连接槽(20),所述连接环(19)设在连接槽(20)内部,所述连接环(19)与连接槽(20)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17)另一端穿过转动环(18)内部,所述第一螺纹杆(17)另一端外侧开设有两个限位槽(21),所述转动环(18)内端固定设有两个限位块(22),所述限位块(22)设在限位槽(21)内部,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17)另一端分别固定设有第一转把(23)和第一限位板(24),所述底板(1)前端设有限位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止产妇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的调节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在底板(1)前端的第一限位杆(25),所述第一限位杆(25)设在转动环(18)外侧,位于所述底板(1)前端的连接环(19)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孔(26),所述第一限位杆(25)一端穿过底板(1)前端并延伸入其中一个第一限位孔(26)内部,所述第一限位杆(25)另一端固定设有第一连接板(27),所述第一连接板(27)设在第一转把(23)后侧,所述第一限位杆(25)外端套设有第一弹簧(28),所述第一弹簧(28)两端分别与底板(1)前端和第一连接板(27)一端内侧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止产妇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的调节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17)一端开设有活动腔(29),所述活动腔(29)内部设有第二限位板(30),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17)之间设有一个连接方杆(31),所述连接方杆(31)两端...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