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模拟训练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57099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6 23:5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维模拟训练用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底板、升降装置、驾驶舱体、旋转装置。本技术通过在驾驶舱体外部设置升降装置及旋转装置,利用升降气缸带动驾驶舱体的升降,以及通过旋转装置中驱动电机制动旋转台的旋转,使驾驶舱体中的训练人员可以感受到不同维度的飞行感,从而达到模拟飞行器的飞行状态对飞行训练人员进行模拟训练的技术效果,进而加强了训练人员的训练强度,提升了训练效果。同时,通过在旋转装置上设置机械限位机构,通过限位导轨和导杆之间的配合,将旋转台的旋转角度控制于360度以内,使旋转台的旋转角度得以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飞行训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模拟训练用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发展,对飞行员的飞行技术的训练和培养已经从采用真实飞行器转变为采用可以在店面练习的操作装置。通过采用模拟器使飞行员进图驾驶舱后,处于接近真实的飞行环境,飞行员可以感受到飞行的动感状况。

2、公开号为cn210895983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飞行模拟训练装置,但是此装置通过设置电机带动顶杆将训练台的一端顶起或降下,配合训练台高度的调节,使训练人员感受到上升、下降、前进和后退的飞行感,但此装置的驱动结构过于简单,对于飞行环境的还原较为单一,缺乏安全性,不能达到好的飞行训练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三维模拟训练用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三维模拟训练用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底板、升降装置、驾驶舱体、旋转装置,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底板的底部,所述底板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置有两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模拟训练用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1)、底板(2)、升降装置(3)、驾驶舱体(4),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底板(2)的底部,所述底板(2)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升降装置(3),所述升降装置(3)设置有两组,所述升降装置(3)包括第二支撑架(31)、第一支板(32)、升降气缸(33)、支杆(34)、滑动块(35)、导轨(36)、连接杆(37),所述第二支撑架(3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架(1)的外侧,所述第二支撑架(31)的上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板(32)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板(3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气缸(33)和支杆(34),所述升降气缸(33)的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模拟训练用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1)、底板(2)、升降装置(3)、驾驶舱体(4),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底板(2)的底部,所述底板(2)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升降装置(3),所述升降装置(3)设置有两组,所述升降装置(3)包括第二支撑架(31)、第一支板(32)、升降气缸(33)、支杆(34)、滑动块(35)、导轨(36)、连接杆(37),所述第二支撑架(3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架(1)的外侧,所述第二支撑架(31)的上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板(32)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板(3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气缸(33)和支杆(34),所述升降气缸(33)的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块(35),所述支杆(3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轨(36),所述导轨(36)与滑动块(35)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3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7),所述驾驶舱体(4)设置于底板(2)的上部,所述驾驶舱体(4)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驾驶舱体(4)内设置有座椅(41)、操作台(42)、显示屏(43),所述座椅(41)的底部贯穿驾驶舱体(4)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三维模拟训练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限位装置(56)包括第三支板(561)、限位导轨(5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京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奥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