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导热界面材料,具体涉及一种改性球形氧化铝/褶皱结构石墨烯/聚硅氧烷复合导热界面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功率电子器件在功能日益丰富、性能提升的同时,散热问题成为制约电子产品小型化和高集成化的关键问题。现代电子学迫切需要高效的散热和热界面材料。近年来,传统的金属等导热材料由于存在绝缘能力弱、力学性能差等问题,已无法满足现代热管理的要求。如何使用简单的方法在复合材料中引入高导热性的填料,如:石墨烯、氮化硼、氧化铝等,并按实际需求来定制具有一定的微观结构和取向的导热复合材料,同时使复合材料具有优异力学性能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也是先进热管理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物理共混法是制备高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最常用的一种简便方法。但在该方法中,实现填料的均匀分散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2、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改性球形氧化铝/褶皱结构石墨烯/聚硅氧烷复合导热界面材料的制备方法,来解决制备方法复杂、各种导热填料在高分子基体中分散不均匀且导热性能较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性球形氧化铝/褶皱结构石墨烯/聚硅氧烷复合导热界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球形氧化铝/褶皱结构石墨烯/聚硅氧烷复合导热界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纳米氧化铝乙醇分散液中纳米氧化铝的粒径为40nm,质量分数为20wt%;所述石墨烯粉末与所述纳米氧化铝的质量比为1:2~3;所述丙酮和去离子水的加入量为所述石墨烯粉末质量的2倍,所述丙酮和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2:1;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在所述混合液中的浓度为1.2mg/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球形氧化铝/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性球形氧化铝/褶皱结构石墨烯/聚硅氧烷复合导热界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球形氧化铝/褶皱结构石墨烯/聚硅氧烷复合导热界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纳米氧化铝乙醇分散液中纳米氧化铝的粒径为40nm,质量分数为20wt%;所述石墨烯粉末与所述纳米氧化铝的质量比为1:2~3;所述丙酮和去离子水的加入量为所述石墨烯粉末质量的2倍,所述丙酮和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2:1;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在所述混合液中的浓度为1.2mg/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球形氧化铝/褶皱结构石墨烯/聚硅氧烷复合导热界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搅拌的时间为60min;所述超声处理的时间为30min,超声波频率为40khz,功率为300w;所述冻干处理的时间为48h,温度为-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球形氧化铝/褶皱结构石墨烯/聚硅氧烷复合导热界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混合粒径的球形氧化铝的粒径分布范围为3~70μm;所述乙醇和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9:1,加入所述混合粒径的球形氧化铝24g,配置成50ml的溶液;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40,所述硅烷偶联剂与所述球形氧化铝的质量比为0.2~0.5:1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球形氧化铝/褶皱结构石墨烯/聚硅氧烷复合导热界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恒温的温度为50℃;所述搅拌的时间为3h;所述超声处理的时间为30min,超声波频率为40khz,功率为300w。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球形氧化铝/褶皱结构石墨烯/聚硅氧烷复合导热界面材料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俊德,张诚,树成茂,石煜锋,吕晓静,陆海浪,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贺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