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可再生能源的,具体是一种地源热能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1、根据地源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能利用分为埋管式地源热能系统、地下水地源热能系统。埋管式地源热能系统占地面积大,施工量大,费用大。地下水地源热能系统受地下水质影响,系统运行时间短。
2、地源热泵的技术最大不足是"冷热失衡"的问题。南方地区以供冷为主,常年向地下转移热量;而北方地区冬季供暖需求大,从土壤中大量吸收热量。一般运行五到七年后,设施浅层地表由于冷热使用失衡,导致地下蓄能偏冷或偏热。常年制冷量大的区域,地下蓄能温度偏高;供暖利用率大的区域,蓄能温度偏低,从而导致系统温差小,换热效率降低,从而降低了设备效率,同时影响周围生态结构。
3、因此,地源热泵应用受到不同地区、不同用户、燃料价格的影响;一次性投资及运行费用会随着用户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采用地下水的利用方式,会受到当地地下水资源的制约;打井埋管受场地限制比较大,必须有足够的面积用于打井和埋管;设计及运行中对全年冷热平衡有较大要求,要做到夏季往地下排放的热量与冬季从地下取用的热量大体平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源热能利用系统,包括水源热泵(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源热泵(1)上均匀开设有第一端口(101)、第二端口(102)、第三端口(103)和第四端口(104),所述第三端口(103)连接有散热器(12),所述散热器(12)的另一端连接有地热水箱(2),所述地热水箱(2)的底端通过第四循环泵(16)连接于第一端口(101),所述地热水箱(2)通过手动补水阀并联有保温水箱(3)和地下水箱(4),所述保温水箱(3)的一侧底部依次通过第一循环泵(8)和第一三通阀门(17)连接于第四端口(104),所述地下水箱(4)的一侧中部依次通过第二自吸泵(19)和第一三通阀门(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源热能利用系统,包括水源热泵(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源热泵(1)上均匀开设有第一端口(101)、第二端口(102)、第三端口(103)和第四端口(104),所述第三端口(103)连接有散热器(12),所述散热器(12)的另一端连接有地热水箱(2),所述地热水箱(2)的底端通过第四循环泵(16)连接于第一端口(101),所述地热水箱(2)通过手动补水阀并联有保温水箱(3)和地下水箱(4),所述保温水箱(3)的一侧底部依次通过第一循环泵(8)和第一三通阀门(17)连接于第四端口(104),所述地下水箱(4)的一侧中部依次通过第二自吸泵(19)和第一三通阀门(17)连接于第四端口(104),所述第二端口(102)通过第二三通阀门(20)并联有保温水箱(3)和地下水箱(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热水箱(2)、保温水箱(3)和地下水箱(4)的顶端两侧均分别安装有液位变送器(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家同,王靖茹,李金声,姚瑞航,孙志新,支开梅,韩宝林,刘国臣,孙鑫,李晶,
申请(专利权)人:营口同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