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耐热储能系统用电池连接线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56580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6 23:4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耐热储能系统用电池连接线缆,涉及线缆技术领域,包括单体导线和耐热电缆护套,所述单体导线设置有若干根,且单体导线穿设在耐热电缆护套内部,所述耐热电缆护套为聚氯乙烯材料体;所述耐热电缆护套的外壁上开设有条形嵌合凹槽,所述条形嵌合凹槽内嵌合设置有散热软管。本技术线缆的耐热电缆护套外壁上分布有传输冷却液的散热软管,并且散热软管上分布有贯穿耐热电缆护套的导热硅胶体,方便依靠导热硅胶体将线缆内部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散热软管内,依靠冷却液带走,并且由于散热软管设置在外部,避免漏液影响线缆内部的单体导线,同时本身还可直接散热,提升整个线缆的耐热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线缆,具体涉及一种柔性耐热储能系统用电池连接线缆


技术介绍

1、线缆是一种电能或信号传输装置,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组成,并且外部包裹有线缆护套,线缆在很多电力系统重均有使用,例如储能系统中电池模块与一些元器件之间就是采用线缆进行连接的,而线缆一般由多根平行的导线组成,在导电过程中容易产生热量,需要具有一定耐热性能。

2、授权公告号为cn21155556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耐热电缆,包括三根绝缘单线和冷却管,冷却管位于相邻两绝缘单线相切形成的间隙处;三根绝缘单线和冷却管绞合成线组;线组外设置有耐高温硅橡胶护套。该方案在冷却管中通入冷却液,用于带走线缆内部产生的热量,提升耐热性能。

3、上述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上述方案虽然可以依靠设置的冷却管进行导热散热,但是冷却管设置在护套的内部,不便于拆装,增加工艺难度,同时由于冷却管设置在护套内部,仅可依靠冷却液带走热量,本身不便于散热,即导致线缆整体耐热性能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耐热储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耐热储能系统用电池连接线缆,包括单体导线(1)和耐热电缆护套(2),所述单体导线(1)设置有若干根,且单体导线(1)穿设在耐热电缆护套(2)内部,所述耐热电缆护套(2)为聚氯乙烯材料体;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耐热储能系统用电池连接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循环组件包括循环泵(5)、送液管(11)和回液管(12),所述送液管(11)连接在循环泵(5)的输出端,所述回液管(12)连接在循环泵(5)的进液端,所述送液管(11)的末端连接有第一环形管(9),所述第一环形管(9)套设在耐热电缆护套(2)的一端,且第一环形管(9)与散热软管(3)的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耐热储能系统用电池连接线缆,包括单体导线(1)和耐热电缆护套(2),所述单体导线(1)设置有若干根,且单体导线(1)穿设在耐热电缆护套(2)内部,所述耐热电缆护套(2)为聚氯乙烯材料体;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耐热储能系统用电池连接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循环组件包括循环泵(5)、送液管(11)和回液管(12),所述送液管(11)连接在循环泵(5)的输出端,所述回液管(12)连接在循环泵(5)的进液端,所述送液管(11)的末端连接有第一环形管(9),所述第一环形管(9)套设在耐热电缆护套(2)的一端,且第一环形管(9)与散热软管(3)的一端连接,所述回液管(12)的末端连接有第二环形管(10),所述第二环形管(10)套设在耐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冠陈文杰赵奇陈俊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远光特种导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