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设计一种经桡动脉外周介入导管。
技术介绍
1、临床外周介入手术中,会根据血管的解剖特点设计相对应导管形状以及特性,方便快速安全的将导管插入目前的动脉中,传统上,外周介入手术的诊断及治疗是通过通过经股动脉途径进行的,因此,绝大多数介入使用的造影导管为经股动脉途径设计,然而随着技术更新及理论进步,实践过程中发现尽管学习难度较高,但经桡动脉入路(tra)相较于股动脉入路有显著的显著的安全性和快速性优势。
2、对于神经介入,现有造影导管形态能基本满足需求,但对于经桡动脉入路的外周介入尚无能完全满足治疗及诊断需要的导管,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近几年的专利采用了一些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如公告号为cn215024749u的经桡动脉路径肝动脉导管,由主管、支管以及连接部组成,通过连接部的设置,提高了提高插管成功率。但同时存在不足在于其专利设计应用面较窄,同时其结构较复杂,操作不简便,学习成本较高,同时其支管及头部设计仅满足肝动脉插管需要,对于经桡动脉其他外周血管超选能力较差。
3、目前国内外尚无类似形态导管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桡动脉外周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介入导管设有导丝通道,介入导管由远端到近端依次为导管头段(1)、导管弯曲段(2)、导管加固段(3)以及接管头(4),所述导管头段(1)、导管弯曲段(2)、导管加固段(3)以及接管头(4)为一体结构,导管弯曲段(2)为经预塑形后沿导管加固段(3)远端向内弯曲成弧状结构,所述导管弯曲段(2)的近端与导管加固段(3)的远端夹角α为135°-165°,所述导管头段(1)为平直结构,导管头段(1)所在的平面垂直于导管弯曲段(2)和导管加固段(3)所在的平面,导管头段(1)的近端与导管弯曲段(2)的远端夹角β为90°。
2.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桡动脉外周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介入导管设有导丝通道,介入导管由远端到近端依次为导管头段(1)、导管弯曲段(2)、导管加固段(3)以及接管头(4),所述导管头段(1)、导管弯曲段(2)、导管加固段(3)以及接管头(4)为一体结构,导管弯曲段(2)为经预塑形后沿导管加固段(3)远端向内弯曲成弧状结构,所述导管弯曲段(2)的近端与导管加固段(3)的远端夹角α为135°-165°,所述导管头段(1)为平直结构,导管头段(1)所在的平面垂直于导管弯曲段(2)和导管加固段(3)所在的平面,导管头段(1)的近端与导管弯曲段(2)的远端夹角β为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桡动脉外周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该介入导管的长度为120.5-13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桡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鸣,陈清亮,李照军,申猛,梁昊,张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