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质灾害调查,具体为一种应用于野外地质灾害调查的数字化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传统地质调查存在一系列局限,其中有限的采样点和手工采集数据是主要障碍之一。由于采样点有限,传统地质调查无法全面覆盖大范围的地质情况,这可能导致对潜在地质灾害的未能全面洞察。手工采集数据容易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造成数据的不准确性和不一致性,从而影响到地质风险的准确评估。
2、此外,传统地质调查通常忽视了地质因素、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之间的综合影响。地质因素、地形、土壤类型和地下水等,与环境和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直接关系到野外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变。传统调查方法难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导致对地质灾害风险的预估不够全面。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野外地质灾害调查的数字化处理方法及系统,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野外地质灾害调查的数字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野外地质灾害调查的数字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整个采矿施工区域划分为均匀面积的若干个子区域,n个子区域在数字化地质灾害模型中按照Z1、Z2、Z3、...、Zn进行顺序标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野外地质灾害调查的数字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若干个子区域采样点内安装第二集成传感器,采集获取第二环境数据库;所述第二环境数据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数据:实时降雨量jyl、温度wd、湿度sd、风速fs、地震频率dzpl、地震强度dz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野外地质灾害调查的数字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野外地质灾害调查的数字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整个采矿施工区域划分为均匀面积的若干个子区域,n个子区域在数字化地质灾害模型中按照z1、z2、z3、...、zn进行顺序标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野外地质灾害调查的数字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若干个子区域采样点内安装第二集成传感器,采集获取第二环境数据库;所述第二环境数据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数据:实时降雨量jyl、温度wd、湿度sd、风速fs、地震频率dzpl、地震强度dzqd、阳光照射度ygzs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野外地质灾害调查的数字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若干个子区域采样点内安装第三集成传感器,采集获取第三活动数据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野外地质灾害调查的数字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侵蚀系数trx的获取方式为,提取第一地质数据库中的土壤含水量trhsl、岩石密度ysmd、地质断层厚度dchd、地下水深度dxss和土壤渗透系数tcx,无量纲处理后;通过以下公式生成土壤侵蚀系数trx: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野外地质灾害调查的数字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风险系数hjx获取的方式为,提取第二环境数据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数据:实时降雨量jy...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淑红,郝春燕,徐尚智,贺瑾瑞,郑艺龙,于兆林,吴家悦,程素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