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定位机构、研磨装置及喷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54920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4 11:25
本技术提供一种加工定位机构、研磨装置及喷砂装置,涉及治具技术领域。加工定位机构包括:治具主体,具有至少一个仓体以及穿入仓体内壁侧面的定位件;以及顶料组件,可按压地设置在仓体的内壁底面,顶料组件包括顶料件,通过按压,顶料件在顶起状态与下陷状态之间切换。将产品放入仓体内之后,加工人员按压产品,进而将顶料件按下,使顶料件切换至下陷状态。产品得以完全进入仓体,并以处于下陷状态的顶料件为基准实现定位。定位件穿入仓体内壁侧面,将产品抵紧固定。加工完成后,加工人员先解除定位件对产品的固定,然后再次按压产品,使顶料件切换至顶起状态,将产品从仓体内顶出,以便加工人员拿取产品,同时不易造成产品三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治具,尤其涉及一种加工定位机构、研磨装置及喷砂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治具固定方式是在治具上设置限位槽。先将待加工产品嵌入限位槽中,利用限位槽的内壁沿x方向和y方向限制产品,再拧紧螺丝,沿z方向限制产品,从而保证产品加工过程的稳定性。

2、加工结束后取出产品时,需要将治具旋转90°或者通过第三方工具将产品取出,但是这种取放方式容易造成产品三伤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从限位槽中取出产品时容易造成产品三伤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加工定位机构。

2、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加工定位机构,包括:

4、治具主体,具有至少一个仓体以及穿入所述仓体内壁侧面的定位件;以及

5、顶料组件,可按压地设置在所述仓体的内壁底面,所述顶料组件包括顶料件,通过按压,所述顶料件在顶起状态与下陷状态之间切换。

6、作为对所述加工定位机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顶料组件还包括顶料座、第一弹性件和按压件;

7、所述顶料座设置于所述治具主体,所述顶料座具有连通所述仓体内壁底面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楔形部;

8、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并用于使被按下的所述顶料件回弹;

9、所述按压件位于所述顶料件远离所述容纳槽底面的一端,并设置有第二楔形部,至少部分所述按压件滑动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

10、所述顶料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顶料件在被按下时抵持所述第二楔形部,在回弹时抵持所述第一楔形部。

11、作为对所述加工定位机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容纳槽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容纳槽的周向交替排列,所述第一楔形部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

12、所述顶料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外延部,所述外延部在顶起状态抵持所述第一限位部,在下陷状态抵持所述第二限位部。

13、作为对所述加工定位机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容纳槽的内壁沿按压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沿所述容纳槽的周向交替排布,且所述第二滑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滑槽的深度;

14、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滑槽远离所述容纳槽底面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滑槽靠近所述容纳槽底面的一端。

15、作为对所述加工定位机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按压件上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第一滑槽和/或所述第二滑槽滑动配合。

16、作为对所述加工定位机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按压件套设于所述顶料件,并与所述顶料件间隙配合。

17、作为对所述加工定位机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顶料座包括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所述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二座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座体中空设置,所述第二座体与所述第一座体合围形成所述容纳槽。

18、作为对所述加工定位机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加工定位机构还包括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件、限位壳体、第二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

19、所述安装件包括头部和杆部;

20、所述限位壳体设置于所述治具主体,所述限位壳体与所述治具主体之间形成供所述头部卡入的第一卡槽,所述限位壳体上设置有供所述杆部卡入的第二卡槽;

21、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卡槽内,并与所述头部过盈配合;

22、所述第三弹性件抵持于所述头部背向所述限位壳体的一侧。

23、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研磨装置。

2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25、一种研磨装置,包括母治具和上述加工定位机构,所述治具主体与所述母治具可拆卸连接。

26、本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喷砂装置。

27、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28、一种喷砂装置,包括喷砂框和上述加工定位机构,所述治具主体与所述喷砂框可拆卸连接。

29、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0、使用上述加工定位机构对产品进行装夹定位时,将产品放入仓体内。此时,产品被处于顶起状态的顶料件顶住,无法完全进入仓体。加工人员按压产品,进而将顶料件按下,使顶料件切换至下陷状态。产品得以完全进入仓体,并以处于下陷状态的顶料件为基准沿垂直于仓体内壁底面的方向实现定位。在此基础上,定位件穿入仓体内壁侧面,将产品抵紧固定。加工完成后,加工人员先解除定位件对产品的固定,然后再次按压产品,进而将顶料件按下,使顶料件切换至顶起状态,从而将产品从仓体内顶出,以便加工人员拿取产品,同时不易造成产品三伤。

3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工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料组件(200)还包括顶料座(220)、第一弹性件(230)和按压件(2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221)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部(223)和第二限位部(224),所述第一限位部(223)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24)沿所述容纳槽(221)的周向交替排列,所述第一楔形部(222)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限位部(223)与所述第二限位部(22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工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221)的内壁沿按压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滑槽(225)和第二滑槽(226),所述第一滑槽(225)和所述第二滑槽(226)沿所述容纳槽(221)的周向交替排布,且所述第二滑槽(226)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滑槽(225)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工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240)上设置有导向部(242),所述导向部(242)与所述第一滑槽(225)和/或所述第二滑槽(226)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240)套设于所述顶料件(210),并与所述顶料件(210)间隙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料座(220)包括第一座体(227)和第二座体(228),所述第一座体(227)与所述第二座体(228)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座体(228)中空设置,所述第二座体(228)与所述第一座体(227)合围形成所述容纳槽(221)。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定位机构(10)还包括安装组件(300),所述安装组件(300)包括安装件(310)、限位壳体(320)、第二弹性件(330)和第三弹性件(340);

9.一种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母治具(20)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定位机构(10),所述治具主体(100)与所述母治具(20)可拆卸连接。

10.一种喷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喷砂框(30)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定位机构(10),所述治具主体(100)与所述喷砂框(30)可拆卸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工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料组件(200)还包括顶料座(220)、第一弹性件(230)和按压件(2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221)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部(223)和第二限位部(224),所述第一限位部(223)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24)沿所述容纳槽(221)的周向交替排列,所述第一楔形部(222)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限位部(223)与所述第二限位部(22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工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221)的内壁沿按压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滑槽(225)和第二滑槽(226),所述第一滑槽(225)和所述第二滑槽(226)沿所述容纳槽(221)的周向交替排布,且所述第二滑槽(226)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滑槽(225)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工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240)上设置有导向部(242),所述导向部(242)与所述第一滑槽(225)和/或所述第二滑槽(226)滑动配合。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荣刘林森蒋盘文汪宇航吴昊宇杨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蓝思精密泰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