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铸造炉用供电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54537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4 11:2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铸造炉用供电散热系统,铜母组件包括铜母顶板、铜母隔板、铜母端板和铜母底板,铜母底板上部设有数个沿铜母底板长度方向侧立设置、且相互平行的铜母隔板,数个铜母隔板与铜母底板之间配合形成数个散热槽,数个铜母隔板两端均设有用于对散热槽两端进行封堵的铜母端板,数个散热槽之间设有连通数个散热槽的通口,铜母底板下部设有用于向连通的数个散热槽内注入可循环冷却水的冷却水循环系统;本技术不仅可大大提高其载流能力,为真空铸造炉的电路连接提供有力保障,而且还能通过注入循环冷却水的方式实现对铜母组件的高效降温散热,大大提高了其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散热,尤其涉及一种真空铸造炉用供电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1、在真空铸造炉的安全使用过程中,为了满足供电需要,常使用铜排进行电路连接,铜排又称铜母排或铜汇流排,是由铜材质制作的,截面为矩形或倒角矩形的长导体,在电路中起输送电流和连接电气设备的作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常要将多个铜排串联使用,从而提高其载流能力,然而多个铜排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当温度过高无法及时降温,则会导致铜排发生氧化,严重影响铜排的使用寿命,为此需要对铜排进行必要的散热处理,现如今对铜排进行散热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增加铜排面积,然后增设散热扇进行风力散热,该散热方式虽然提高了铜排的散热效果,但是铜排的散热还是依靠自然降温,散热效率低,散热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铸造炉用供电散热系统,本技术利用多个板状结构的铜排拼接组合呈具有循环水流道的铜排组件,不仅可大大提高其载流能力,为真空铸造炉的电路连接提供有力保障,而且还能通过注入循环冷却水的方式实现对铜母组件的高效降温散热,大大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铸造炉用供电散热系统,包括用于对真空铸造炉进行供电连接的铜母组件,其特征在于:铜母组件包括铜母顶板(1)、铜母隔板(2)、铜母端板(3)和铜母底板(4),铜母底板(4)上部设有数个沿铜母底板(4)长度方向侧立设置、且相互平行的铜母隔板(2),数个铜母隔板(2)与铜母底板(4)之间配合形成数个散热槽(11),数个铜母隔板(2)两端均设有用于对散热槽(11)两端进行封堵的铜母端板(3),数个铜母隔板(2)上部还设有用于对散热槽(11)上部进行封堵的铜母顶板(1),数个散热槽(11)之间设有连通数个散热槽(11)的通口(12),铜母底板(4)下部设有用于向连通的数个散热槽(1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铸造炉用供电散热系统,包括用于对真空铸造炉进行供电连接的铜母组件,其特征在于:铜母组件包括铜母顶板(1)、铜母隔板(2)、铜母端板(3)和铜母底板(4),铜母底板(4)上部设有数个沿铜母底板(4)长度方向侧立设置、且相互平行的铜母隔板(2),数个铜母隔板(2)与铜母底板(4)之间配合形成数个散热槽(11),数个铜母隔板(2)两端均设有用于对散热槽(11)两端进行封堵的铜母端板(3),数个铜母隔板(2)上部还设有用于对散热槽(11)上部进行封堵的铜母顶板(1),数个散热槽(11)之间设有连通数个散热槽(11)的通口(12),铜母底板(4)下部设有用于向连通的数个散热槽(11)内注入可循环冷却水的冷却水循环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铸造炉用供电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连通数个散热槽(11)的通口(12)将数个散热槽(11)之间形成“s”形结构的循环水流道,循环水流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10)和排水口(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真空铸造炉用供电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注水管(5)、排水管(6)和循环冷却水槽(9),循环冷却水槽(9)的出水端设有与进水口(10)密封连接的注水管(5),循环冷却水槽(9)的进水端设有与排水口(13)密封连接的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建杰史盈辉杨龚琳孙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科品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