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彦会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移动的施工防撞安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4032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4 11:15
本技术涉及防撞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移动的施工防撞安全设备,包括防撞主体以及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位于防撞主体顶端的两侧,所述防撞主体的底端开设有收纳底槽,所述防撞主体位于收纳底槽的内部设置有移动结构,所述移动结构包括限位杆、支撑板,万向轮以及第一活动头;通过设置移动结构,有利于使用时,工作人员将防撞主体通过运输设备运输至施工摆放区域后,可通过转动组件的运作带动驱动组件的运作,从而使得移动结构逐渐顺着收纳底槽的轨迹向下移动,而限位杆可对移动结构限位,接着万向轮与地面支撑,从而将防撞主体撑起,工作人员可通过万向轮推动防撞主体进行移动,因此方便了工作人员搬运防撞主体至具体摆放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防撞安全设备,具体为一种便于移动的施工防撞安全设备


技术介绍

1、在道路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防撞设备,目前的防撞设备主要包括了防撞主体以及警示结构,其次还包括了,连接结构等,具体过程是工作人员将防撞主体围绕施工周边,接着将防撞主体通过连接结构相互连接,且通过警示结构提醒人员。

2、如公告号为cn217974114u公开了一种交通工程施工用防撞设备,包括右底块,右底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副反光板,右底块的中部开设有右中孔,右中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右中柱,右中柱的顶部活动套接有右顶环,右顶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右顶框,右顶框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右顶板,本技术通过在交通工程施工的周围放置右底块和左底块,可以给交通工程施工提供良好的保护,在进行防护时,可以进行弯折,进行更好的防护,在右底块和左底块的侧面设置有副反光板和左中柱,可以对远处来的物体进行反光,这样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就可以起到提醒作用,使得人们在远处就可以进行准备

3、然而现有的交通工程施工用防撞设备结构设计不全面,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设备将防撞装置运输至路面,且将防撞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移动的施工防撞安全设备,包括防撞主体(1)以及连接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2)位于防撞主体(1)顶端的两侧,所述防撞主体(1)的底端开设有收纳底槽(14),所述防撞主体(1)位于收纳底槽(14)的内部设置有移动结构(3),所述移动结构(3)包括限位杆(31)、支撑板(32),万向轮(33)以及第一活动头(34),所述支撑板(32)位于收纳底槽(14)的内部,与收纳底槽(14)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31)位于支撑板(32)中部的两侧,且与支撑板(32)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31)的顶端与防撞主体(1)位于收纳底槽(14)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万向轮(33)位于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动的施工防撞安全设备,包括防撞主体(1)以及连接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2)位于防撞主体(1)顶端的两侧,所述防撞主体(1)的底端开设有收纳底槽(14),所述防撞主体(1)位于收纳底槽(14)的内部设置有移动结构(3),所述移动结构(3)包括限位杆(31)、支撑板(32),万向轮(33)以及第一活动头(34),所述支撑板(32)位于收纳底槽(14)的内部,与收纳底槽(14)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31)位于支撑板(32)中部的两侧,且与支撑板(32)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31)的顶端与防撞主体(1)位于收纳底槽(14)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万向轮(33)位于支撑板(32)底端的四角,并与万向轮(3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头(34)位于支撑板(32)的顶端,并与支撑板(32)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头(34),所述防撞主体(1)内部位于移动结构(3)的顶端设置有驱动组件(5)以及转动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施工防撞安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主体(1)顶端的一侧开设有顶槽(11),所述防撞主体(1)位于顶槽(11)内部的底端环形阵列开设有固定槽(15),所述防撞主体(1)两侧的顶端均开设有收纳滑槽(12),所述收纳滑槽(12)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滑槽(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施工防撞安全设备,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彦会
申请(专利权)人:张彦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