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纤感知网络的石油化工FOCS全光工业互联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3838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3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纤感知网络的石油化工FOCS全光工业互联网,包括光纤探测层、智能感知与数据传输层、光总线层和信息管理层,与外部互联网之间的网络连接间建立一个具有完全物理隔离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实现传感探测与安全防护一体化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构建的石油化工FOCS全光工业互联网决了感知与智慧控制一体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关键技术,减少了控制节点数量,可降低石化控制系统运营和工程施工成本,提高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为实现“绿色、低碳、智能”石油化工新型工业化的新质产生力提供一种革命性的技术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化工自动化领域,是工业化中流程工业领域领先的智慧技术方案,主要涉及基于光纤智慧感知网络的石油化工focs全光工业互联网。


技术介绍

1、石油化工集石油炼制与后续化工为一体,是典型的流程工业,工艺过程复杂,控制点多,通常包括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加氢裂化、加氢精制、催化重整等炼油装置,以及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eo、eg、eva/ldpe、pp、px、pta等化工装置。特别是大型炼化项目,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作为流程行业的石化工业,如何利用智能化技术把这些各个孤立的环节连接起来,并对各个环节的大量数据实时地分析和交互,实现智能决策具有现实意义。石油化工的主要骨干企业纷纷利用物联网技术、智能设备和信息化等手段,将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相结合,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中心控制室可视化交互操控平台,为石化智能工厂信息化规划与业务应用提供数据展示、生产图像调用、辅助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实时、全面、可视化的平台和实体。借助现场感知网络,实现物理制造空间与信息空间无缝对接,拓展对工厂的了解和监测能力,为精细化和智能化管控提供前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光纤感知网络的石油化工FOCS全光工业互联网,其特征在于:用于石化企业生产控制的内部网络,与外部互联网之间的网络连接间建立一个具有完全物理隔离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实现传感探测与安全防护一体化功能;面向的测量对象为石化机械装备、化学反应装置、物料运输管道和周界安防,利用各类光线传感探头探测振动、位移、压力、温度、成分、流量、称重、腐蚀、泄露、污染、火灾、侵入物理量和化学量,构建专用的相应的光纤传感在线实时探测系统;该全光工业互联网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纤感知网络的石油化工FOCS全光工业互联网,其特征在于:测量对象包括:往复式压缩机、机泵群关键设备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光纤感知网络的石油化工focs全光工业互联网,其特征在于:用于石化企业生产控制的内部网络,与外部互联网之间的网络连接间建立一个具有完全物理隔离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实现传感探测与安全防护一体化功能;面向的测量对象为石化机械装备、化学反应装置、物料运输管道和周界安防,利用各类光线传感探头探测振动、位移、压力、温度、成分、流量、称重、腐蚀、泄露、污染、火灾、侵入物理量和化学量,构建专用的相应的光纤传感在线实时探测系统;该全光工业互联网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纤感知网络的石油化工focs全光工业互联网,其特征在于:测量对象包括:往复式压缩机、机泵群关键设备的振动监测、噪声监测、位移监测、应力监测、气压监测、键相监测、温度;反应器内和生产流程包括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加氢精制、催化重整的压力、浓度、液位温度、液体反应物和反应气的成分度多参量;焦炭塔远程全自动化密闭除焦的状况;各类高温炉内温度分布;载氢管道中氢气成分、浓度与流量;石油化工物料连续输运在线计量;石油化工装置及储运设施油品泄露、输运管道腐蚀与危险气体泄露;炼厂气成分、污水成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纤感知网络的石油化工focs全光工业互联网,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光纤探测层和智能感知与数据传输层是相分离的,即空间位置分开,光纤传感探头探测到的光学信号通过光纤实时传送智能感知与数据传输层,其光学探测信号传输距离不小于10km,光学探测信号由信号处理与解调仪表完成数据和信号处理;信号处理与解调仪表输出的控制指令,通过光纤传输到石化装备监测现场,全光驱动开关为通过光的通断控制现场的执行机构的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纤感知网络的石油化工focs全光工业互联网,其特征在于:智能感知与数据传输层包括多个可扩展的全光智能感知与数据传输总线单元,根据石化企业的监测对象类别和数量,布设相应数量的全光智能感知与数据传输总线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光纤感知网络的石油化工focs全光工业互联网,其特征在于:信号解调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杏林杨学志安晖冒燕王跃刚邱敬敏王强史继森贾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