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预制冷却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3755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3 2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预制冷却房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基于BIM技术的预制冷却房结构,包括冷却房,所述冷却房的端部铰接有密封门,所述冷却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制冷架,所述制冷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制冷器,所述冷却房的内部设置有制冷部件,所述制冷架的下方设置有排气部件,所述冷却房的外端设置有疏通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冷却房的顶部设置有制冷架,而制冷架内部的制冷器产生的冷气会储存在制冷架的内部,制冷部件开始工作后,制冷部件产生的气流会进入至制冷架的内部,并且引导制冷架内部的冷气进入至冷却房的内部对冷却房进行制冷工作,在冷却房的下表面设置有排气部件,利用排气部件对冷却房内部的气体进行排放,从而使得冷却房内部的热气可以快速的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制冷却房,具体为基于bim技术的预制冷却房结构。


技术介绍

1、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采用bim技术进行制冷机房的设备管线综合排布,将revit模型进行模块化拆分,形成预制管组、模块泵组装配模块单元,结合装配模块进行装配,预制冷却房经过一段时间的停止工作后,预制冷却房的内部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储存有高温,预制冷却房在使用时需要先对高温进行降温,导致预制冷却房的制冷速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bim技术的预制冷却房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专利技术为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BIM技术的预制冷却房结构,包括冷却房(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房(1)的端部铰接有密封门(3),所述冷却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制冷架(2),所述制冷架(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制冷器(7),所述冷却房(1)的内部设置有制冷部件(4),所述制冷架(2)的下方设置有排气部件(5),所述冷却房(1)的外端设置有疏通部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预制冷却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架(2)的底部贯穿冷却房(1)且延伸至冷却房(1)的内部,所述矩形架(13)设置在冷却房(1)的内部,所述延伸管(17)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延伸管(17)位于制冷架(...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bim技术的预制冷却房结构,包括冷却房(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房(1)的端部铰接有密封门(3),所述冷却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制冷架(2),所述制冷架(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制冷器(7),所述冷却房(1)的内部设置有制冷部件(4),所述制冷架(2)的下方设置有排气部件(5),所述冷却房(1)的外端设置有疏通部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预制冷却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架(2)的底部贯穿冷却房(1)且延伸至冷却房(1)的内部,所述矩形架(13)设置在冷却房(1)的内部,所述延伸管(17)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延伸管(17)位于制冷架(2)的四周,所述垂管(11)位于弯管(12)的表面中心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预制冷却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部件(5)包括筛孔架(23),所述筛孔架(23)与冷却房(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筛孔架(23)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27),所述定位板(27)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升降架(28),所述升降架(2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24),所述顶板(2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直角板(2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预制冷却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管(29)远离圆柱管(22)的一端与进气管(15)的端部固定连接,且位于进气管(15)远离气泵(10)的一端,所述密封板(25)设置在冷却房(1)的内部,所述筛孔架(23)远离密封板(25)的一端贯穿冷却房(1)且延伸至冷却房(1)的外端,所述拉板(21)远离电推杆(20)的一端与顶板(24)的顶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预制冷却房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合张玉龙鹿永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之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