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色防伪标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3335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3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防伪标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可变色防伪标识,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层、第一透光层、防伪标识层、第二透光层和温变油墨层,所述第一透光层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层的上表面,所述防伪标识层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透光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透光层固定连接于所述防伪标识层的上表面,所述温变油墨层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透光层的上表面。该可变色防伪标识,通过基层、第一透光层、防伪标识层、第二透光层和温变油墨层组成的可变色防伪标识,因为其动态的特性,使得标识的颜色可以随机变化,较好的提高了防伪标识的防伪性能,可变色的防伪标识,消费者只需要观察标识的颜色变化即可进行真伪鉴别,较好的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防伪标识,尤其涉及一种可变色防伪标识


技术介绍

1、可变色防伪标识会跟随体感温变,透光防伪当环境温度在27℃以下时,产品颜色达到原始的饱和色,随着温度的提高,当产品温度达到31℃时,颜色变淡后迎光透视看见防伪logo。

2、常温下显示某种特定颜色,经加温后颜色消失变为无色,冷却后立即恢复到原有颜色,因其变化过程可逆,称为“可逆温变消色油墨”,在常温下显示无色,经加温后变为另外一种颜色,冷却后又恢复为原来的无色,因其变化过程可逆,称为“可逆温变发色油墨”,油墨在常温下显示颜色,加温后变为另外一种颜色,因其变化过程可逆称为“可逆温变转色油墨”。

3、现有技术中的防伪标识,在使用过程中结构单一,导致防伪效果较差,容易产生假冒伪劣产品,对消费者造成损害,消费者容易购买假货带来利益损失和身体伤害,不利于产品销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变色防伪标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防伪标识结构单一,导致防伪效果较差,容易产生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是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色防伪标识,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层(2)、第一透光层(1)、防伪标识层(4)、第二透光层(5)和温变油墨层(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层(1)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层(2)的上表面,所述防伪标识层(4)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透光层(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透光层(5)固定连接于所述防伪标识层(4)的上表面,所述温变油墨层(6)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透光层(5)的上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色防伪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变油墨层(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层(8),所述基层(2)的下表面设置有粘贴层(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色防伪标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色防伪标识,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层(2)、第一透光层(1)、防伪标识层(4)、第二透光层(5)和温变油墨层(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层(1)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层(2)的上表面,所述防伪标识层(4)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透光层(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透光层(5)固定连接于所述防伪标识层(4)的上表面,所述温变油墨层(6)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透光层(5)的上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色防伪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变油墨层(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层(8),所述基层(2)的下表面设置有粘贴层(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色防伪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变油墨层(6)的上表面与所述防护层(8)的下表面之间涂设有清漆层(7),所述清漆层(7)覆盖所述温变油墨层(6)的上表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色防伪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层(3)由不干胶(9)与防护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燕科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兴拓服装辅料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