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宽带无反射带阻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属于微波。
技术介绍
1、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设备正朝着小型化、高性能的目标改进,组成终端设备的微波器件需要更高的要求。在微波通信系统的射频前端,采用滤波元件可以提高操作系统的灵敏度。为了抑制宽带噪声或其他杂散信号,具有高选择性和阻带抑制能力的带阻滤波器在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信号反射通常用于带阻滤波器的设计。因此,不需要的信号将被反射回输入端口,然后被吸收。另一方面,吸收型带阻滤波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宽带无反射带阻滤波器,通过两个带阻支路级联一个带通支路来增大带宽,在带阻支路结构中在耦合线左侧增加接地的负载电阻来吸收不需要的阻带信号。该无反射滤波器结构简单、工作带宽大、吸收性能好、易于加工,在射频微波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型宽带无反射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包括1、2端口之间由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11、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21、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31级联构成第一带阻支路;四分之一波长终端开路微带线41、四分之一波长终端开路微带线61、四分之一终端开路微带线41’分别接于四分之一波长微带线51、四分之一波长微带线51’两侧构成带通支路;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11’、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21’、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31’级联构成第二带阻支路;带通支路与第一带阻支路、第二带阻支路相互
4、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11下端左侧接电阻r1并接地,下端右侧直接接地;
5、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21下端左侧接电阻r2并接地,下端右侧直接接地;
6、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31下端左侧接电阻r3并接地,下端右侧直接接地;
7、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11’下端左侧接电阻r1并接地,下端右侧直接接地;
8、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21’下端左侧接电阻r2并接地,下端右侧直接接地;
9、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31’下端左侧接电阻r3并接地,下端右侧直接接地;
10、进一步,该宽带无反射滤波器左右对称,并且第一带阻支路与第二带阻支路结构相同、左右对称。
11、进一步,所述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11,11’)阻值ze1在75-85ω范围内,电阻zo1阻值在25-35ω范围内。
12、进一步,所述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21,21’)阻值ze2在80-90ω范围内,电阻zo2阻值在25-35ω范围内。
13、进一步,所述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31,31’)阻值ze3在65-75ω范围内,电阻zo3阻值在30-40ω范围内。
14、进一步,所述终端开路的四分之一波长微带线(41,41’)阻值z7在140-160ω范围内。
15、进一步,所述终端开路的四分之一波长微带线61阻值z9在100-120ω范围内。
16、进一步,所述四分之一波长微带线(51,51’)阻值z8在40-60ω范围内。
17、进一步,所述接地电阻r1阻值为120ω,接地电阻r2阻值为280ω,接地电阻r3阻值为225ω。
18、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宽带无反射带阻滤波器的设计方法,通带带宽为1.8-2.2ghz,相对带宽在20%,回波损耗通频带0-5ghz低于-17db,充分简化滤波器结构,工作带宽大,通频带吸收性能好,满足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的应用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宽带无反射带阻滤波器,其特征在于:1、2端口之间由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11、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21、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31级联构成第一带阻支路;四分之一波长终端开路微带线41、四分之一波长终端开路微带线61、四分之一终端开路微带线41’分别接于四分之一波长微带线51、四分之一波长微带线51’两侧构成带通支路;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11’、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21’、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31’级联构成第二带阻支路;带通支路与第一带阻支路、第二带阻支路相互级联构成宽带无反射带阻滤波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带无反射带阻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该宽带无反射滤波器左右对称,并且第一带阻支路与第二带阻支路结构相同、左右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带无反射带阻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11,11’)阻值Ze1在75-85Ω范围内,电阻Zo1阻值在25-35Ω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带无反射带阻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21,21’)阻值Ze2在80-90Ω范围内,电阻Zo2阻值在25-35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带无反射带阻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31,31’)阻值Ze3在65-75Ω范围内,电阻Zo3阻值在30-40Ω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带无反射带阻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开路的四分之一波长微带线(41,41’)阻值Z7在140-160Ω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带无反射带阻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开路的四分之一波长微带线61阻值Z9在100-120Ω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带无反射带阻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分之一波长微带线(51,51’)阻值Z8在40-60Ω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带无反射带阻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电阻R1阻值为120Ω,接地电阻R2阻值为280Ω,接地电阻R3阻值为225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带无反射带阻滤波器,其特征在于:1、2端口之间由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11、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21、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31级联构成第一带阻支路;四分之一波长终端开路微带线41、四分之一波长终端开路微带线61、四分之一终端开路微带线41’分别接于四分之一波长微带线51、四分之一波长微带线51’两侧构成带通支路;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11’、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21’、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31’级联构成第二带阻支路;带通支路与第一带阻支路、第二带阻支路相互级联构成宽带无反射带阻滤波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带无反射带阻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该宽带无反射滤波器左右对称,并且第一带阻支路与第二带阻支路结构相同、左右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带无反射带阻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分之一波长耦合线(11,11’)阻值ze1在75-85ω范围内,电阻zo1阻值在25-35ω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带无反射带阻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斌,王桥伟,罗霄,
申请(专利权)人:安费诺常州高端连接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