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气-液相变和电磁制冷制热的保温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2411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3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固‑气‑液相变和电磁制冷制热的保温杯,包括:内胆、电磁加热制冷子结构层、固液相变层、气液传热子模块层,内胆与电磁加热制冷子结构层之间、电磁加热制冷子结构层与固液相变层之间、固液相变层与气液传热子模块层之间分别热传导连接,电池通过控制开关后电连接至线圈环形电缆结构,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电池向线圈环形电缆结构供电,并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达到在交流电构造的磁场中顺磁放热、逆磁吸热的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保温杯的快速制冷制热和保温,解决了保温杯适宜温度只能饮用一次和需要冷水冲淋进行降温费水的技术问题,满足了人们对于保温杯内饮水温度可控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家用电器,涉及一种固-气-液相变和电磁制冷制热的保温杯


技术介绍

1、传统的保温杯主要是简单利用真空绝热层所具有的无导热、无对流的低传热特性作为延缓杯内水体的热量向环境耗散这一技术原理,进而达到使水杯内的水得以长时间保温的目的,由于保温杯材质和密封效果的差异,保温效果也有所差异,但100℃的开水降到60℃之间有效的保温时间实际上大都在3到7个小时之内,100℃的开水降到30℃之间的保温时间也不过5到10小时。如果保温期间有水被饮用,保温时间将会非常短。

2、虽然市场上的保温杯已能基本满足人们对水体保温效果的需求,但是实际上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保温效果的理想追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3、1、有效时间内,水温并不都随时随刻属于适合人们饮用的水温;

4、2、对保温杯内的水温不可控,也即达到不是简单的保温,而是根据使用者需求达到对保温杯在30℃到100℃进行主动的既能无极升温又能无极降温的控温目的;

5、3、有效时间内,如果中间有水杯盖被打开,将大大缩短到第二次饮用有效的保温时间

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气-液相变和电磁制冷制热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胆(1),所述内胆(1)的外壁从内向外依序包裹有电磁加热制冷子结构层(2)、固液相变层(3)、气液传热子模块层(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气-液相变和电磁制冷制热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制冷子结构层(2)与内胆(1)之间设有第一强化换热翅片(8),所述电磁加热制冷子结构层(2)与固液相变层(3)之间设有第二强化换热翅片(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气-液相变和电磁制冷制热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制冷子结构层(2)与固液相变层(3)在竖直面内以模块方式间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气-液相变和电磁制冷制热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胆(1),所述内胆(1)的外壁从内向外依序包裹有电磁加热制冷子结构层(2)、固液相变层(3)、气液传热子模块层(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气-液相变和电磁制冷制热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制冷子结构层(2)与内胆(1)之间设有第一强化换热翅片(8),所述电磁加热制冷子结构层(2)与固液相变层(3)之间设有第二强化换热翅片(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气-液相变和电磁制冷制热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制冷子结构层(2)与固液相变层(3)在竖直面内以模块方式间隔交错设置,所述电磁加热制冷子结构层(2)模块与固液相变层(3)模块间隔交错贴合在内胆(1)的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气-液相变和电磁制冷制热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传热子模块层(4)自内向外依序设有气液传热内层(10)、气液传热外层(11),所述气液传热内层(10)内填充有气液相变材料,所述气液传热外层(11)为真空层,所述气液传热内层(10)的顶部与所述气液传热外层(11)的顶部通过气孔(12)连通,所述气孔(12)处设有控制阀(13),所述气液传热内层(10)的底部与所述气液传热外层(1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锐刘明东胡玉宝杨肖虎卢溜罗昔联孟祥兆刘福权魏相搏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中为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