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电极极片和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4152392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3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电极极片和电池。所提供的复合集流体,包括:基底;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设置在所述基底的沿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层的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表面上;其中,所述基底和所述第一金属层组成初始复合结构,沿第一方向,所述初始复合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边缘处理区、主体区和边缘处理区;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依次连接的功能区、主材区和功能区,至少部分所述功能区的位置与所述边缘处理区的位置相对应。本申请可以提高复合集流体边缘的导热和导电性,降低复合集流体边缘的热收缩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电极极片和电池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高效储能电池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锂离子电池(lib)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lib)由于循环寿命长、能量密度高,被广泛应用于3c电子产品、两/四轮电动车及工商业储能等领域,同时由于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lib主要由正极、隔膜、负极、电解质部分组成。正极和负极分别包括电极箔材(集流体)和设置在电极箔材上的活性物质层,其中电极箔材是libs的主要组件之一,可用来维持电极和外部电路之间的电力传输,其几何形状和表面分子结构将影响电子转移速率,从而影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2、目前,由于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电极箔材不断向轻薄方向发展,通过以有机聚合物(如聚对苯二甲酸、聚乙烯、聚丙烯、聚亚酰胺等)作为基底,利用溅镀法在基底上制备金属层形成的复合集流体,兼备聚合物的高可塑性、较好的轻量性,减轻了复合集流体的整体面密度,极大减少了成本、提高了电极的能量密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集流体(1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处理区(121)满足以下特征(1)~(4)中的至少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10)包括聚合物基材和筑膜填料;其中,所述聚合物基材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脂、聚丙烯、聚乙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筑膜填料包括导电剂、偶联剂和稳定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集流体(10)满足以下特征(1)~(8)中的至少一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集流体(1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处理区(121)满足以下特征(1)~(4)中的至少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10)包括聚合物基材和筑膜填料;其中,所述聚合物基材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脂、聚丙烯、聚乙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筑膜填料包括导电剂、偶联剂和稳定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集流体(10)满足以下特征(1)~(8)中的至少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区设置有凝胶碳层(131),所述凝胶碳层(131)的位置与所述边缘处理区(121)的位置相对应;

6.一种复合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集流体(10)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集流体(10),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基底(110),具体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一恒钟应声江柯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