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风和散风装置及其应用的环形出风口浴霸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52145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56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聚风和散风装置及其应用的环形出风口浴霸,涉及聚风和散风装置技术领域。外支架开有内风孔和外风口,内支架的上方中间设有凸起的顶部和下方中间设有凸起的底部,内支架上第二导风槽位于顶部和第一导风槽间,内支架的下方设有下凸的第一挡风部,旋转支架中间开有进风孔,旋转支架上设有第二挡风部和第三导风槽,内支架固定安装在外支架和旋转支架之间,且顶部与外支架之间留有流体通道,且第二挡风部抵接着底部。本技术优点:聚风和散风装置内部可构造出有聚风和散风功能的不同通道,通过旋转支架的转动实现出风方式的切换调节;浴霸上设置聚风和散风装置,浴霸出风方式增加,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聚风和散风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聚风和散风装置及其应用的环形出风口浴霸


技术介绍

1、浴霸集换气、吹风及取暖于一体,有着不同的使用模式,加之用户对浴霸的出风方式产生了多样化需求,而传统浴霸出风方式唯一,不具有调节性,已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使用需求。比如,现有的环形出风口浴霸一般都是散风或者无风感的单一出风方式,在用户因使用模式或者位置等发生变化而产生变换出风方向需求时,无法调节,导致用户使用体验感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聚风和散风装置及其应用的环形出风口浴霸,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聚风和散风装置,包括:外支架、内支架和可转动的旋转支架,外支架中间位置开有内风孔、靠近边部开有外风口,内支架的上方中间设有从边部至中间向外凸起的顶部和下方中间设有从边部至中间向外凸起的底部,内支架上开有第一导风槽和第二导风槽,第二导风槽位于顶部和第一导风槽间,内支架的下方设有向下凸出的第一挡风部,旋转支架中间开有进风孔,旋转支架上设有第二挡风部和第三导风槽,内支架固定安装在外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风和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支架(1)、内支架(2)和可转动的旋转支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风和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风口(101)周向间隔分布于外支架(1)上;第一导风槽(201)、第二导风槽(202)和第一挡风部(203)分别周向间隔分布于内支架(2)上,且第一导风槽(201)和第二导风槽(202)周向位置是错开的,第二导风槽(202)和第一挡风部(203)位置是一一对应的;第二挡风部(302)和第三导风槽(303)周向间隔分布于旋转支架(3)上,且第二挡风部(302)的数量与第一挡风部(203)的数量相等,第三导风槽(303)的数量和外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风和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支架(1)、内支架(2)和可转动的旋转支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风和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风口(101)周向间隔分布于外支架(1)上;第一导风槽(201)、第二导风槽(202)和第一挡风部(203)分别周向间隔分布于内支架(2)上,且第一导风槽(201)和第二导风槽(202)周向位置是错开的,第二导风槽(202)和第一挡风部(203)位置是一一对应的;第二挡风部(302)和第三导风槽(303)周向间隔分布于旋转支架(3)上,且第二挡风部(302)的数量与第一挡风部(203)的数量相等,第三导风槽(303)的数量和外风口(101)的数量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风和散风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挡风部(302)包括:端挡板(305)和边挡板(306),端挡板(305)呈“λ”状,端挡板(305)的支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令东葛伟愿路政权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极家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