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链路并发连接方法、装置及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51887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54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链路并发连接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通过第一链路集合与第二设备建立多链路连接,第一链路集合包括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第一设备通过第二链路集合与第三设备建立多链路连接,第二链路集合包括第三链路和第四链路;其中,第三链路和第一链路的工作频点相同,或者,第三链路、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工作频点皆不同。从而,可实现低时延或零中断实现漫游或多网络并发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通信,尤其涉及一种多链路并发连接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介绍

1、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engineers,ieee)标准802.11中,多链路设备(multi-link device,mld)是指支持多链路操作(multi-link operation,mlo)功能的逻辑实体,能够实现负载平衡、多频段聚合和同步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传输,达到多频段高效操作的目的。

2、目前,在漫游场景或多网络并发连接场景中,非接入点多链路设备(non-accesspoint multi-link device,non-ap mld)需要先断开与原接入点多链路设备(accesspoint multi-link device,ap mld)的连接,再与新ap mld建立连接。在non-ap mld与新apmld的连接建立完成之后,non-ap mld和新ap mld之间才能进行业务传输。前述过程可简称为non-ap mld与多个ap mld的先断后连。

3、可见,在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链路并发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路集合中的链路的数据是由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媒体接入控制层服务接入点传输的,所述第二链路集合中的链路的数据是由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二媒体接入控制层服务接入点传输的,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媒体接入控制层服务接入点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二媒体接入控制层服务接入点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二链路集合与第三设备建立多链路连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链路和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链路并发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路集合中的链路的数据是由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媒体接入控制层服务接入点传输的,所述第二链路集合中的链路的数据是由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二媒体接入控制层服务接入点传输的,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媒体接入控制层服务接入点与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二媒体接入控制层服务接入点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二链路集合与第三设备建立多链路连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链路和所述第一链路的工作频点相同,所述第四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的工作频点相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链路和所述第一链路的工作频点相同,所述第四链路、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的工作频点皆不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链路、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的工作频点皆不同,所述第四链路和所述第一链路或者所述第二链路的工作频点相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链路、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的工作频点皆不同,所述第四链路、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的工作频点皆不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上停止传输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全部业务类型的业务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第一帧中,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第二帧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帧还携带有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是否在所述第一链路上停止传输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全部业务类型的业务。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帧为业务标识到链路映射请求帧,对应的,所述第二帧为业务标识到链路映射响应帧。

12.根据权利要求4-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四链路上传输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三设备之间的业务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信息携带在第四帧中,所述第五信息携带在第五帧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帧为业务标识到链路映射请求帧,对应的,所述第五帧为业务标识到链路映射响应帧。

16.根据权利要求4、6、8-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二链路集合与第三设备建立多链路连接,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信息携带在第六帧中,所述第七信息携带在第七帧中,所述第八信息携带在第八帧中,所述第九信息携带在第九帧中,所述第十信息携带在第十帧中,所述第十一信息携带在第十一帧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9.根据权利要求4、6、8-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二链路集合与第三设备建立多链路连接,包括: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信息携带在第六帧中,所述第七信息携带在第七帧中,所述第八信息携带在第八帧中,所述第九信息携带在第九帧中。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22.根据权利要求5、7-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二链路集合与第三设备建立多链路连接,包括:

2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卫马云思韩云锋李文俊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