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输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支撑角度的电力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电网规模的扩大,电力输送逐渐向高压输电和超高压输电方向发展,目前,电力输送主要采用架空输电线路和电缆输电线路两种方式,架空输电线路是通过绝缘子串,使输电线路与地面保持一定距离,并利用杆塔将其架设在地面上的输电线路,这种输电方式具有建设成本低、施工周期短、易于维护和检修等优点,因此在高压输电和超高压输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电缆输电线路是将电缆埋设在地下,通过电缆将电能输送到目的地,与架空输电线路相比,电缆输电线路具有不占地面空间、不影响城市景观、不影响人类生活等优点,因此在城市配电和特殊场合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还有一些新的电力输送方式也逐渐得到应用,例如超导电缆、无线输电等;超导电缆利用超导材料制成的电缆,具有传输容量大、损耗小等优点,但制造成本较高;无线输电利用磁场耦合原理,通过无线方式将电能传输给接收端,这种方式不依赖于线路,但传输距离和效率受到一定限制;无论采用何种电力输送方式,在电力输送过程中,都需要对输电线路进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支撑角度的电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部支座(1),所述底部支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框架板(2),所述下框架板(2)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侧框架板(6),两个所述侧框架板(6)之间固定连接有上框架板(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支撑角度的电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座(1)包括支撑底板(10),所述支撑底板(10)上固定设置有外立管(11),所述外立管(11)内滑动连接有内立杆(12),所述内立杆(12)的顶端与所述下框架板(2)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支撑角度的电力输送装置,其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支撑角度的电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部支座(1),所述底部支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框架板(2),所述下框架板(2)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侧框架板(6),两个所述侧框架板(6)之间固定连接有上框架板(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支撑角度的电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座(1)包括支撑底板(10),所述支撑底板(10)上固定设置有外立管(11),所述外立管(11)内滑动连接有内立杆(12),所述内立杆(12)的顶端与所述下框架板(2)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支撑角度的电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3)的左端通过转动接座(13)与所述下框架板(2)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接座(13)包括支撑立板(14)和转动接头(15),所述转动接座(13)固定设置于所述下框架板(2)上,所述转动接头(15)固定设置于所述调节板(3)的底部,所述转动接头(15)与所述支撑立板(14)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支撑角度的电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板(14)设置于所述转动接头(15)的两侧,所述支撑立板(14)的侧面上设置有轴承座(16),所述转动接头(15)通过轴杆与所述轴承座(16)转动配合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支撑角度的电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9)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下框架板(2)上的驱动电机(27),所述驱动电机(27)连接有驱动螺杆(29),所述驱动螺杆(29)穿过所述调节板(3),所述驱动螺杆(29)上螺纹连接有驱动套管(28),所述驱动套管(28)设置于所述调节板(3)的下方并用于推动所述调节板(3)的右端向上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静,宋婉玉,宋崇,戴汝彬,路璞,贾鹏义,杨娟,海占岭,张梁,孟祥赟,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方城县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