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水系统入侵型沼蛤矩阵式防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51464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水系统入侵型沼蛤矩阵式防控装置,包括若干个矩阵式排列的输水系统入侵型沼蛤防控装置,防控装置采用每个面均布设附着网的正三棱柱作为沼蛤幼虫诱导富集装置,采用均匀作用于附着网上的增设增幅杆的超声波发生器作为沼蛤幼虫灭活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沼蛤(幼虫)的附着生长特性和超声波的灭活特性结合起来,根据沼蛤幼虫的生长阶段有选择性的进行高效灭杀和防控,同时不会对水质造成任何污染;整个过程中除了消耗电能,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水体动能的消耗,整个装置及过程不改变输水系统本身形状及结构特性,安全,卫生、节能、水头损失小,集约化程度高,占地面积小,便于安装,可推广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沼蛤防控的,具体涉及一种输水系统入侵型沼蛤矩阵式防控装置


技术介绍

1、沼蛤,俗称淡水壳菜,其生命周期属于变态发育,主要经历无壳幼虫期、幼贝期和成熟固着期三个阶段,沼蛤幼虫个体微小,随水流自由迁移,具有主动附着物体的生物学特性,沼蛤幼虫只有附着在固体物质上才能发育为成虫,否则就会自然死亡。无壳幼虫期和幼贝期淡水壳菜具有显著的入侵特征,在水流冲刷下腹足脱附,随水流更进一步入侵到整个输水系统的狭小水流空间,输水系统高密度的淡水壳菜幼虫及其快速繁殖会加剧生物污损问题。

2、淡水壳菜幼虫自身具有主动附着特性,通过试验研究沼蛤幼虫的附着行为特性,并利用该特性对原水中的幼虫进行吸引(诱导)附着处理,以减少幼虫进入输水工程造成污损附着。幼虫发育到后期壳顶幼虫期结束需要30d左右,其中后期壳顶幼虫期约持续10d,其中,d型幼虫期、前期壳顶幼虫以面盘为游泳器官,营游泳生活,为浮游型幼虫,附着性较差;后期壳顶幼虫、踯行期幼虫面盘逐渐退化,开始以足做爬行运动,为底栖幼虫,已初步具备主动附着能力,向固着阶段发育,因此附着能力要较前期壳顶幼虫阶段更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水系统入侵型沼蛤矩阵式防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矩阵式排列的输水系统入侵型沼蛤防控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水系统入侵型沼蛤矩阵式防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阵式排列具体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水系统入侵型沼蛤矩阵式防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网的丝径为0.7-10mm,孔径为8-1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水系统入侵型沼蛤矩阵式防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侵型沼蛤幼虫诱导富集装置的每个面布设的附着网为两层,内层附着网与外层附着网平行布设,内层附着网孔径为5-8mm,外层附着网孔径为8-12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水系统入侵型沼蛤矩阵式防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矩阵式排列的输水系统入侵型沼蛤防控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水系统入侵型沼蛤矩阵式防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阵式排列具体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水系统入侵型沼蛤矩阵式防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网的丝径为0.7-10mm,孔径为8-1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水系统入侵型沼蛤矩阵式防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侵型沼蛤幼虫诱导富集装置的每个面布设的附着网为两层,内层附着网与外层附着网平行布设,内层附着网孔径为5-8mm,外层附着网孔径为8-12mm,内层附着网网面与外层附着网网面的间距为30-1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水系统入侵型沼蛤矩阵式防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网边框为边长20mm的不锈钢方管,不锈钢方管内边缘单面镶嵌所述附着网且所述附着网边框整体作为附着网的外边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水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海光张锐坚周耀强李天蒙董浩韬徐叶琴党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