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套型的水稻毯状自动上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51356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51
本技术涉及水稻自动上苗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成套型的水稻毯状自动上苗装置,包括保护外壳和秧苗整理机构,所述保护外壳左侧设置有传送支撑架,所述传送支撑架上端设置有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表面设置有橡胶隔板,所述传送支撑架左侧设置有限位弧板,所述限位弧板下端设置有秧苗存放台,所述秧苗存放台表面设置有滤水孔,通过设置秧苗整理机构与橡胶隔板,在使用时,可以通过秧苗投注仓的精准投注,并通过第一传送带上端的橡胶隔板将秧苗分段隔开,实现量少速度快的节奏,防止出现秧苗堆积影响秧苗的健康状况,通过设置肥料喷洒口,在秧苗到达第一传送带表面时,会通过肥料喷洒口喷洒小部分养分肥料,防止出现秧苗发育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稻自动上苗,具体涉及一种成套型的水稻毯状自动上苗装置


技术介绍

1、成套型的水稻毯状自动上苗装置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发展需求,传统的水稻种植过程中,种植者需要手工将水稻种子一个个地撒播到苗床上,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投入,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人们对提高种植效率并减少人工劳动成本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自动上苗装置的研发和应用解决了传统种植方法中的一些棘手的问题,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种植效率,减少人工劳动成本,并优化种植质量和产量。

2、据检索中国技术公告号:cn217779800u公开了一种成套型的水稻毯状自动上苗装置,文中提出“设置有输送轴、输送带、输送电机、定位挡板、底板、移动轮、液压伸缩杆和放置平板,通过输送电机和输送轴的配合使用,带动输送带向前行进,可以将水稻秧苗成毯状输送,且输送方式简便,可以直接将秧苗输送至种植的田边,无需人工搬运,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毯式水稻秧苗被移动至放置平板上,液压伸缩杆可以带动放置平板上下行进,使得秧苗可以重叠放置,且后续可以利用移动轮将秧苗移动至插秧机一侧,液压伸缩杆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套型的水稻毯状自动上苗装置,包括保护外壳(1)和秧苗整理机构(9),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外壳(1)左侧设置有传送支撑架(2),所述传送支撑架(2)上端设置有第一传送带(3),所述第一传送带(3)表面设置有橡胶隔板(4),所述传送支撑架(2)左侧设置有限位弧板(5),所述限位弧板(5)下端设置有秧苗存放台(6),所述秧苗存放台(6)表面设置有滤水孔(7),所述传送支撑架(2)上端内侧设置有肥料喷洒口(8),所述保护外壳(1)内部设置有秧苗投注仓(901),所述秧苗投注仓(901)上端设置有喷水口(902),所述秧苗投注仓(901)后端设置有第二传送带(903)

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套型的水稻毯状自动上苗装置,包括保护外壳(1)和秧苗整理机构(9),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外壳(1)左侧设置有传送支撑架(2),所述传送支撑架(2)上端设置有第一传送带(3),所述第一传送带(3)表面设置有橡胶隔板(4),所述传送支撑架(2)左侧设置有限位弧板(5),所述限位弧板(5)下端设置有秧苗存放台(6),所述秧苗存放台(6)表面设置有滤水孔(7),所述传送支撑架(2)上端内侧设置有肥料喷洒口(8),所述保护外壳(1)内部设置有秧苗投注仓(901),所述秧苗投注仓(901)上端设置有喷水口(902),所述秧苗投注仓(901)后端设置有第二传送带(9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成套型的水稻毯状自动上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外壳(1)左侧卡接有传送支撑架(2),所述传送支撑架(2)上端卡接有第一传送带(3),所述第一传送带(3)通过传送支撑架(2)内部卡接的旋转轴与传送支撑架(2)构成旋转移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成套型的水稻毯状自动上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3)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磊朱守凤张梦梅刘胜强童晓红蒋山童磊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磊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