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位锻造模具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0862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48
本技术公开了多工位锻造模具组件,属于锻造模具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对上模设置限位机构,导致上模容易在升降时发生偏移的问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立柱,四个所述立柱的上端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上表面中间设置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下端设置有上模,所述上模的四角处均通过限位滑块分别与四个所述立柱滑动连接;通过设置的限位滑块、立柱、定位插块和定位插槽,能够在不影响上模升降的同时对上模进行限位,且不影响移动机构对锻件的转移工作,还方便工作人员观察上模的升降状态,从而在上模发生偏移时能够及时发现,提高了锻造的质量,降低了次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锻压设备,具体涉及多工位锻造模具组件


技术介绍

1、锻造模具是指先将金属加热,成为液态或者软化的状态,再把它放入模具中,通过模具的上下模的合闭一次性成型,有时需要多次,多工位锻造模具是其中一种,且多工位级进模是依据金属冲压件基本要求,集冲压、弯折、深冲压、成形等基本冲压工艺于一体的模具。

2、现有技术中,为避免多工位锻造模具后方的转移机械臂对上模造成影响,上模一般直接与升降组件连接,同时上模的周围不设置其他结构,但是此方式的设置,上模在升降过程中容易发生位置偏移,使得上模无法准确与下模合模,导致废品率增加,加工成本提高,为此我们提出多工位锻造模具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多工位锻造模具组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多工位锻造模具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立柱,四个所述立柱的上端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上表面中间设置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下端设置有上模,所述上模的四角处均通过限位滑块分别与四个所述立柱滑动连接,所述上模的正下方设置有与上模相匹配的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设置有前后移动机构和左右移动机构。

3、优选的,所述前后移动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通过电机座设置在地底座的后侧外壁,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圆周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的上表面设置有安装座,且安装座位于上模和下模的后侧。

4、优选的,所述左右移动机构包括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通过电机座设置在安装座的左侧外壁,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圆周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的前端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下端设置有夹持块。

5、优选的,四个所述立柱的内侧壁均开设有升降槽,四个所述限位滑块分别滑动安装在四个所述升降槽的内部。

6、优选的,所述上模下表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定位插块,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与定位插块相匹配的定位插槽。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8、(1)、该多工位锻造模具组件,通过设置的限位滑块、立柱、定位插块和定位插槽,能够在不影响上模升降的同时对上模进行限位,且不影响移动机构对锻件的转移工作,还方便工作人员观察上模的升降状态,从而在上模发生偏移时能够及时发现,提高了锻造的质量,降低了次品率。

9、(2)、该多工位锻造模具组件,通过设置的前后移动机构和左右移动机构,能够精准快速的将锻件进行从左往右的转移操作,提高了锻件的锻造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工位锻造模具组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立柱(2),四个所述立柱(2)的上端设置有顶板(3),所述顶板(3)的上表面中间设置有升降气缸(4),所述升降气缸(4)的下端设置有上模(5),所述上模(5)的四角处均通过限位滑块(6)分别与四个所述立柱(2)滑动连接,所述上模(5)的正下方设置有与上模(5)相匹配的下模(7),所述上模(5)和下模(7)之间设置有前后移动机构(8)和左右移动机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锻造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移动机构(8)包括第一伺服电机(801),所述第一伺服电机(801)通过电机座设置在地底座(1)的后侧外壁,所述第一伺服电机(801)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802),所述第一螺纹杆(802)的圆周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移动块(803),所述第一移动块(803)的上表面设置有安装座(804),且安装座(804)位于上模(5)和下模(7)的后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工位锻造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移动机构(9)包括第二伺服电机(901),所述第二伺服电机(901)通过电机座设置在安装座(804)的左侧外壁,所述第二伺服电机(901)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902),所述第二螺纹杆(902)的圆周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移动块(903),所述第二移动块(903)的前端设置有移动板(904),所述移动板(904)的下端设置有夹持块(9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锻造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立柱(2)的内侧壁均开设有升降槽(10),四个所述限位滑块(6)分别滑动安装在四个所述升降槽(10)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锻造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5)下表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定位插块(11),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与定位插块(11)相匹配的定位插槽(12)。

...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工位锻造模具组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立柱(2),四个所述立柱(2)的上端设置有顶板(3),所述顶板(3)的上表面中间设置有升降气缸(4),所述升降气缸(4)的下端设置有上模(5),所述上模(5)的四角处均通过限位滑块(6)分别与四个所述立柱(2)滑动连接,所述上模(5)的正下方设置有与上模(5)相匹配的下模(7),所述上模(5)和下模(7)之间设置有前后移动机构(8)和左右移动机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锻造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移动机构(8)包括第一伺服电机(801),所述第一伺服电机(801)通过电机座设置在地底座(1)的后侧外壁,所述第一伺服电机(801)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802),所述第一螺纹杆(802)的圆周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移动块(803),所述第一移动块(803)的上表面设置有安装座(804),且安装座(804)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松满谭辉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鑫联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