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及装袋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50790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47
本技术涉及一种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及装袋机,所述撑口装置包括物料台、夹持部和自动撑口部;所述物料台和所述自动撑口部分别置于所述夹持部相邻的两侧;所述物料台用于装载编织袋,且所述编织袋袋口位于靠近所述自动撑口部的一侧;所述夹持部用于将所述物料台上的所述编织袋拉入装袋区,且所述编织袋袋口位于所述自动撑口部的吸袋组件内;所述吸袋组件用于撑开所述编织袋袋口;所述自动撑口部还包括撑口组件,用于进一步撑开所述编织袋袋口。本技术能够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自动完成编织袋的上料与撑袋操作,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筒子纱包装生产,具体涉及一种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及装袋机


技术介绍

1、在筒子纱包装流程中,需要将筒子纱装入编织袋内,并且还需要将筒子纱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传统的方法是使用人工装袋,但采用全人工包装方式效率较低;另外,目前也存在自动撑口装置,如cn 213323974 u公布了一种编织袋自动撑口装置,但其缺少编织袋自动上料的装置,仍需人工参与,阻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及装袋机,该装置可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自动将编织袋从物料台吸入并完成撑口的工作,与机械手配合,可完成产品的自动装袋操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所述撑口装置包括物料台、夹持部和自动撑口部;所述物料台和所述自动撑口部分别置于所述夹持部相邻的两侧;

4、所述物料台用于装载编织袋,且所述编织袋袋口位于靠近所述自动撑口部的一侧;

5、所述夹持部用于将所述物料台上的所述编织袋拉入装袋区,且所述编织袋袋口位于所述自动撑口部的吸袋组件内;所述吸袋组件用于撑开所述编织袋袋口;

6、所述自动撑口部还包括撑口组件,用于进一步撑开所述编织袋袋口。

7、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气缸、第二连接架、吸盘气阀、吸盘、移动组件、第三连接架、第二气缸、夹紧抓手和输送带;

8、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连接架相连,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连接架升降;在所述第二连接架上在所述第一气缸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多个所述吸盘,每个所述吸盘分别与所述吸盘气阀相连;

9、多个所述夹紧抓手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架上,所述第二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夹紧抓手夹紧所述编织袋;所述移动组件和所述第二气缸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架相连,所述移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三连接架移动;所述输送带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架下方,所述自动撑口部位于所述输送带传送方向的一端。

10、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平板和伺服电机;所述平板下表面上设有滑轨和齿条;两条所述滑轨对称设置在所述平板下表面中部;所述伺服电机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架安装在所述平板下方;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齿条啮合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架通过两个滑块与两条所述滑轨分别滑动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架下端具有基板,所述基板位于所述输送带上方;连接轴通过多个均布的基座轴承安装在所述基板上,连杆一端与所述连接轴中部固接,另一端通过鱼眼接头与所述第二气缸相连;

12、所述夹紧抓手由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抓手和下抓手组成,所述上抓手固定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下抓手固定在所述基板上。

13、进一步地,所述吸袋组件包括上吸袋吸盘、吸袋上挡板、吸袋吸盘气缸、下吸袋吸盘和吸袋下挡板;多个所述上吸袋吸盘均布在所述吸袋上挡板上,多个所述下吸袋吸盘安装在所述吸袋下挡板上,所述吸袋上挡板和所述吸袋下挡板与两个所述吸袋吸盘气缸分别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撑口组件包括导轨、撑板支架、第三气缸、第四气缸、吸袋撑板、吸袋上撑板、撑板气缸和吸袋下撑板;

15、两个所述撑板支架上端与两个所述导轨分别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气缸驱动所述撑板支架沿所述导轨滑动;两块所述吸袋撑板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撑板支架之间,并与所述撑板支架竖直面平行;所述第三气缸安装在所述撑板支架上,并与所述吸袋撑板相连,所述第三气缸与所述导轨相垂直;

16、所述吸袋上撑板和所述吸袋下撑板上下设置在两个所述撑板支架之间,两个所述撑板气缸与所述吸袋上撑板和所述吸袋下撑板分别相连,带动所述吸袋上撑板和所述吸袋下撑板反向升降移动。

17、进一步地,所述吸袋撑板中部安有尖头。

18、进一步地,所述物料台包括平台和挡板,所述挡板安装在所述平台靠近所述自动撑口部一端。

19、进一步地,所述物料台还包括支架和升降组件;所述支架位于所述平台下方,所述升降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平台相连,带动所述平台升降。

20、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装袋机,所述装袋机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

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22、本技术能够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自动完成编织袋的上料与撑袋操作,与机械手配合即可完成产品的自动装袋工作,大大提高了装袋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本装置体积紧凑,占用面积小,且通过吸袋撑板、吸袋上撑板和吸袋下撑板在横向与竖向方向同时撑口,加大了袋口空间,且撑口状态好,产品易进入。本技术通过夹紧部可将编织袋自动拉入装袋区内,可实现编织袋的自动上料。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口装置包括物料台(1)、夹持部(2)和自动撑口部(3);所述物料台(1)和所述自动撑口部(3)分别置于所述夹持部(2)相邻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2)包括第一气缸(2.1)、第二连接架(2.3)、吸盘气阀(2.4)、吸盘(2.5)、移动组件、第三连接架(2.9)、第二气缸(2.10)、夹紧抓手(2.13)和输送带(2.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平板(2.6)和伺服电机(2.8);所述平板(2.6)下表面上设有滑轨(2.6.1)和齿条(2.6.2);两条所述滑轨(2.6.1)对称设置在所述平板(2.6)下表面中部;所述伺服电机(2.8)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架(2.9)安装在所述平板(2.6)下方;所述伺服电机(2.8)的输出轴与所述齿条(2.6.2)啮合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架(2.9)通过两个滑块与两条所述滑轨(2.6.1)分别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架(2.9)下端具有基板(2.9.1),所述基板(2.9.1)位于所述输送带(2.14)上方;连接轴(2.9.3)通过多个均布的基座轴承(2.9.2)安装在所述基板(2.9.1)上,连杆(2.9.4)一端与所述连接轴(2.9.3)中部固接,另一端通过鱼眼接头(2.12)与所述第二气缸(2.10)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袋组件包括上吸袋吸盘(3.1)、吸袋上挡板(3.2)、吸袋吸盘气缸(3.3)、下吸袋吸盘(3.4)和吸袋下挡板;多个所述上吸袋吸盘(3.1)均布在所述吸袋上挡板(3.2)上,多个所述下吸袋吸盘(3.4)安装在所述吸袋下挡板上,所述吸袋上挡板(3.2)和所述吸袋下挡板与两个所述吸袋吸盘气缸(3.3)分别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口组件包括导轨(3.5)、撑板支架(3.6)、第三气缸(3.7)、第四气缸(3.8)、吸袋撑板(3.9)、吸袋上撑板(3.11)、撑板气缸(3.12)和吸袋下撑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袋撑板(3.9)中部安有尖头(3.9.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台(1)包括平台(1.1)和挡板(1.3),所述挡板(1.3)安装在所述平台(1.1)靠近所述自动撑口部(3)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台(1)还包括支架(1.2)和升降组件(1.4);所述支架(1.2)位于所述平台(1.1)下方,所述升降组件(1.4)安装在所述支架(1.2)上并与所述平台(1.1)相连,带动所述平台(1.1)升降。

10.一种装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袋机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口装置包括物料台(1)、夹持部(2)和自动撑口部(3);所述物料台(1)和所述自动撑口部(3)分别置于所述夹持部(2)相邻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2)包括第一气缸(2.1)、第二连接架(2.3)、吸盘气阀(2.4)、吸盘(2.5)、移动组件、第三连接架(2.9)、第二气缸(2.10)、夹紧抓手(2.13)和输送带(2.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平板(2.6)和伺服电机(2.8);所述平板(2.6)下表面上设有滑轨(2.6.1)和齿条(2.6.2);两条所述滑轨(2.6.1)对称设置在所述平板(2.6)下表面中部;所述伺服电机(2.8)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架(2.9)安装在所述平板(2.6)下方;所述伺服电机(2.8)的输出轴与所述齿条(2.6.2)啮合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架(2.9)通过两个滑块与两条所述滑轨(2.6.1)分别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架(2.9)下端具有基板(2.9.1),所述基板(2.9.1)位于所述输送带(2.14)上方;连接轴(2.9.3)通过多个均布的基座轴承(2.9.2)安装在所述基板(2.9.1)上,连杆(2.9.4)一端与所述连接轴(2.9.3)中部固接,另一端通过鱼眼接头(2.12)与所述第二气缸(2.10)相连;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增民江志浩刘立昌安亚楠杨森白志静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双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