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防渗墙施工用冲击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0701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47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防渗墙施工用冲击钻,涉及防渗墙施工技术领域,该冲击钻包括钻头装置和钻杆,钻杆为空心杆结构,钻头装置包括钻头结构、振动锤、防护罩、对接筒、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防护罩的顶端用于通过对接筒与钻杆的底端连接,振动锤设置于防护罩内,钻头结构的顶端与振动锤的底端连接,进油管路的底端和出油管路的底端分别贯穿防护罩的顶端,并与振动锤的液压马达连接,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的顶端分别伸出钻杆的顶端,并用于与旋挖桩机的液压装置连接。振动锤在其液压马达的作用下始终工作,进而振动锤可以带动钻头结构高频地上下震动冲击地层结构,同时配合钻头结构的旋转,能够更高效的伸入地层设定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防渗墙施工,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防渗墙施工用冲击钻


技术介绍

1、防渗墙是水利工程中的主体工程,其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常见的防渗墙施工工艺主要两种,第一种防渗墙施工工艺是全置换工艺,具体是通过冲击钻潜入地下并抓取土砂石,在通过冲击钻将抓取的土砂石置换到地面,即这种施工工艺须把原始地层中的土砂石等物质置换出地面形成桩孔,然后回灌砼材料而成桩,多个桩形成防渗墙;第二种防渗墙施工工艺则不需要全部置换,具体是通过旋挖桩机对冲击钻提供动力,以使冲击钻潜入地下,并就地切割、搅拌地层,并充填水泥浆液,固结成桩。

2、以上两种防渗墙施工过程中,通常都会用到冲击钻,不同的是,在第一种施工工艺中,冲击钻呈斗状或筒状结构,其内部空间能够起到抓取土砂石的作用;而在第二种施工工艺中,冲击钻主要起到下潜地下并喷射泥浆的作用。不管是哪种施工下的冲击钻,目前的冲击钻只是普通旋转冲击作用,遇到较硬的岩石层时,无法快速破开,影响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冲击钻在地层中作业效率较低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防渗墙施工用冲击钻,包括钻头装置和钻杆,所述钻杆用于分别与旋挖桩机的升降装置以及旋转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钻杆为空心杆结构,所述钻头装置包括钻头结构、振动锤、防护罩、对接筒、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所述防护罩的顶端用于通过所述对接筒与所述钻杆的底端连接,所述振动锤设置于所述防护罩内,且所述振动锤与所述防护罩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减震块,所述钻头结构的顶端与所述振动锤的底端连接,所述进油管路的底端和所述出油管路的底端分别贯穿所述防护罩的顶端,并与所述振动锤的液压马达连接,所述进油管路和所述出油管路的顶端分别伸出所述钻杆的顶端,并用于与所述旋挖桩机的液压装置连接。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防渗墙施工用冲击钻,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但不局限于以下技术效果:

4、钻杆与钻头装置可分别视为一个整体,施工前,可以先将钻杆与施工场地的旋挖桩机的升降装置以及旋转驱动装置装配好,然后再将进油管路远离旋挖桩机的液压装置的一端依次穿过钻杆、对接筒和防护罩顶端并与振动锤的液压马达连接,并将出油管路远离旋挖桩机的液压装置的一端依次穿过钻杆、对接筒和防护罩顶端并与振动锤的液压马达连接,其中,进油管路供液压马达进油,出油管路供油液马达出油,之后再将对接筒的顶端与钻杆底端连接固定,进而实现钻头装置与钻杆的连接。施工时,可通过旋挖桩机的升降装置以及旋转驱动装置带动该冲击钻下降并旋转,进而进入底层,在该冲击钻的钻头装置逐渐向下伸入底层时,振动锤在其液压马达的作用下始终工作,进而振动锤可以带动钻头结构高频地上下震动冲击地层结构,同时配合钻头结构的旋转,能够更高效的伸入地层设定标高,提高施工效率,其中,防护罩通过减震块与振动锤连接,能够缓冲振动锤传递至防护罩的振动力,使钻头装置在向下伸入地层时不偏移。

5、进一步地,所述进油管路包括第一进油管和第二进油管,所述出油管路包括第一出油管和第二出油管,所述第二出油管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二进油管外,且所述第二出油管和所述钻杆内壁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进油管和所述第二出油管以及所述钻杆同轴设置;

6、所述第一进油管的底端和所述第一出油管的底端分别贯穿所述防护罩的顶端,并与所述振动锤的液压马达连接,所述第一进油管的顶端用于与所述第二进油管的底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油管的顶端用于与所述第二出油管的底端连通;

7、所述基于防渗墙施工用冲击钻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用于与所述旋挖桩机的机架竖向滑动运动,所述顶盖设置于所述钻杆的顶端并盖设于所述第二进油管和所述第二出油管的顶端,且所述钻杆与所述顶盖转动连接,所述顶盖穿设有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所述第一外管的底端伸入所述第二进油管内,所述第二外管的底端伸入所述第二出油管内,所述第一外管的顶端和所述第二外管的顶端分别用于与所述旋挖桩机的液压装置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油管和所述第一出油管分别为伸缩管。

9、进一步地,所述对接筒包括第一对接筒、第二对接筒和锁定结构,所述第一对接筒的底端与所述防护罩的顶端固定,所述第一对接筒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对接筒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对接筒的顶端用于与所述钻杆螺纹连接或/和螺栓连接,所述锁定结构用于将所述第一对接筒与所述第二对接筒相对固定。

10、进一步地,所述顶盖与所述钻杆的顶端之间设置有旋转密封圈,或/和,所述顶盖与所述第二进油管的顶端之间设置有旋转密封圈,或/和,所述顶盖与所述第二出油管的顶端之间设置有所述旋转密封圈。

11、进一步地,所述钻头结构内部设置有第一环形槽,所述防护罩的侧壁设置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的底端与所述第一环形槽的顶端连通,所述钻头结构的侧面设置有喷浆孔,所述喷浆孔与所述第一环形槽连通;所述钻头装置还包括灌浆管路,所述灌浆管路的底端贯穿所述防护罩的顶端并与所述第二环形槽连通,所述灌浆管路的顶端伸出所述钻杆的顶端,并用于与所述旋挖桩机的供浆装置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钻头结构包括钻斗和钻头,所述第一环形槽设置于所述钻斗的内壁和外壁之间,所述钻斗的内壁围合形成的空间用于抓取土砂石,所述钻头的顶部用于与所述钻斗的底部可拆卸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喷浆孔靠近所述第一环形槽的一端内壁处设置有挡圈,所述喷浆孔的另一端设置有阻挡支架,所述挡圈与所述阻挡支架之间设置有球体,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内壁处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球体固定,所述弹簧用于拉动所述球体堵住所述挡圈。

14、进一步地,灌浆管路包括第一灌浆管和第二灌浆管,所述第二灌浆管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二出油管外侧,所述第二灌浆管的外侧通过管路支架与所述钻杆内壁固定,所述第二出油管通过所述第二灌浆管与所述钻杆固定,所述第一灌浆管的底端贯穿所述防护罩的顶端并与所述第二环形槽连通,所述第一灌浆管的顶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灌浆管的底端连通,所述第二灌浆管的顶端抵接于所述顶盖;所述顶盖上还穿设有第三外管,所述第三外管的底端伸入所述第二灌浆管,所述第三外管的顶端用于与所述旋挖桩机的供浆装置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灌浆管的顶端与所述顶盖之间设置有旋转密封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防渗墙施工用冲击钻,其特征在于,包括钻头装置和钻杆(1),所述钻杆(1)用于分别与旋挖桩机的升降装置以及旋转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钻杆(1)为空心杆结构,所述钻头装置包括钻头结构(2)、振动锤(3)、防护罩(4)、对接筒(5)、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所述防护罩(4)的顶端用于通过所述对接筒(5)与所述钻杆(1)的底端连接,所述振动锤(3)设置于所述防护罩(4)内,且所述振动锤(3)与所述防护罩(4)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减震块(41),所述钻头结构(2)的顶端与所述振动锤(3)的底端连接,所述进油管路的底端和所述出油管路的底端分别贯穿所述防护罩(4)的顶端,并与所述振动锤(3)的液压马达连接,所述进油管路和所述出油管路的顶端分别伸出所述钻杆(1)的顶端,并用于与所述旋挖桩机的液压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防渗墙施工用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路包括第一进油管(61)和第二进油管(62),所述出油管路包括第一出油管(71)和第二出油管(72),所述第二出油管(72)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二进油管(62)外,且所述第二出油管(72)和所述钻杆(1)内壁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进油管(62)和所述第二出油管(72)以及所述钻杆(1)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防渗墙施工用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油管(61)和所述第一出油管(71)分别为伸缩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防渗墙施工用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筒(5)包括第一对接筒(51)、第二对接筒(52)和锁定结构(53),所述第一对接筒(51)的底端与所述防护罩(4)的顶端固定,所述第一对接筒(51)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对接筒(52)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对接筒(52)的顶端用于与所述钻杆(1)螺纹连接或/和螺栓连接,所述锁定结构(53)用于将所述第一对接筒(51)与所述第二对接筒(52)相对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防渗墙施工用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8)与所述钻杆(1)的顶端之间设置有旋转密封圈,或/和,所述顶盖(8)与所述第二进油管(62)的顶端之间设置有旋转密封圈,或/和,所述顶盖(8)与所述第二出油管(72)的顶端之间设置有所述旋转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防渗墙施工用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结构(2)内部设置有第一环形槽(211),所述防护罩(4)的侧壁设置有第二环形槽(42),所述第二环形槽(42)的底端与所述第一环形槽(211)的顶端连通,所述钻头结构(2)的侧面设置有喷浆孔(212),所述喷浆孔(212)与所述第一环形槽(211)连通;所述钻头装置还包括灌浆管路,所述灌浆管路的底端贯穿所述防护罩(4)的顶端并与所述第二环形槽(42)连通,所述灌浆管路的顶端伸出所述钻杆(1)的顶端,并用于与所述旋挖桩机的供浆装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防渗墙施工用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结构(2)包括钻斗(21)和钻头(22),所述第一环形槽(211)设置于所述钻斗(21)的内壁和外壁之间,所述钻斗(21)的内壁围合形成的空间用于抓取土砂石,所述钻头(22)的顶部用于与所述钻斗(21)的底部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防渗墙施工用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浆孔(212)靠近所述第一环形槽(211)的一端内壁处设置有挡圈(213),所述喷浆孔(212)的另一端设置有阻挡支架(214),所述挡圈(213)与所述阻挡支架(214)之间设置有球体(215),所述第一环形槽(211)的内壁处固定有弹簧(216),所述弹簧(216)的另一端与所述球体(215)固定,所述弹簧(216)用于拉动所述球体(215)堵住所述挡圈(213)。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防渗墙施工用冲击钻,其特征在于,灌浆管路包括第一灌浆管(91)和第二灌浆管(92),所述第二灌浆管(92)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二出油管(72)外侧,所述第二灌浆管(92)的外侧通过管路支架(921)与所述钻杆(1)内壁固定,所述第二出油管(72)通过所述第二灌浆管(92)与所述钻杆(1)固定,所述第一灌浆管(91)的底端贯穿所述防护罩(4)的顶端并与所述第二环形槽(42)连通,所述第一灌浆管(91)的顶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灌浆管(92)的底端连通,所述第二灌浆管(92)的顶端抵接于所述顶盖(8);所述顶盖(8)上还穿设有第三外管(83),所述第三外管(83)的底端伸入所述第二灌浆管(92),所述第三外管(83)的顶端用于与所述旋挖桩机的供浆装置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防渗墙施工用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灌浆管(92)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防渗墙施工用冲击钻,其特征在于,包括钻头装置和钻杆(1),所述钻杆(1)用于分别与旋挖桩机的升降装置以及旋转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钻杆(1)为空心杆结构,所述钻头装置包括钻头结构(2)、振动锤(3)、防护罩(4)、对接筒(5)、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所述防护罩(4)的顶端用于通过所述对接筒(5)与所述钻杆(1)的底端连接,所述振动锤(3)设置于所述防护罩(4)内,且所述振动锤(3)与所述防护罩(4)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减震块(41),所述钻头结构(2)的顶端与所述振动锤(3)的底端连接,所述进油管路的底端和所述出油管路的底端分别贯穿所述防护罩(4)的顶端,并与所述振动锤(3)的液压马达连接,所述进油管路和所述出油管路的顶端分别伸出所述钻杆(1)的顶端,并用于与所述旋挖桩机的液压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防渗墙施工用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路包括第一进油管(61)和第二进油管(62),所述出油管路包括第一出油管(71)和第二出油管(72),所述第二出油管(72)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二进油管(62)外,且所述第二出油管(72)和所述钻杆(1)内壁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进油管(62)和所述第二出油管(72)以及所述钻杆(1)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防渗墙施工用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油管(61)和所述第一出油管(71)分别为伸缩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防渗墙施工用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筒(5)包括第一对接筒(51)、第二对接筒(52)和锁定结构(53),所述第一对接筒(51)的底端与所述防护罩(4)的顶端固定,所述第一对接筒(51)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对接筒(52)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对接筒(52)的顶端用于与所述钻杆(1)螺纹连接或/和螺栓连接,所述锁定结构(53)用于将所述第一对接筒(51)与所述第二对接筒(52)相对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防渗墙施工用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8)与所述钻杆(1)的顶端之间设置有旋转密封圈,或/和,所述顶盖(8)与所述第二进油管(62)的顶端之间设置有旋转密封圈,或/和,所述顶盖(8)与所述第二出油管(72)的顶端之间设置有所述旋转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防渗墙施工用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结构(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杰张华伟谭林姜欢悦王友大吴庆明孙南相恒宇洪浩文邱慆叶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围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