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燃烧器,具体涉及一种防爆低氮氧化物的部分预混燃烧器。
技术介绍
1、气体燃烧器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质,当前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因此需要开发贫预混燃烧技术、稀相预混预蒸发技术、贫油直喷技术等清洁燃烧技术。同时燃烧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很重要,使用时需要防爆、防止熄火。其中部分预混相比于全预混,燃烧过程中需要空气进行扩散补充,着火点较低,火焰传播速度慢,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还能大大减少了热力型nox的生成;同时部分预混相比于非预混火焰,过量空气系数在较低的情况下就能实现完全燃烧;燃烧温度均匀,不会有局部高温,火焰峰面温度低,同时火焰传播速度较快,烟气在高温区域停留时间相对短,燃烧过程生成的nox排放减少,因此这类燃烧器能实现低氮效果。
2、但是现有技术中,燃烧器的预混燃烧技术存在一定缺陷,例如部分预混燃烧器的燃烧器端部温度相对较低,当燃气供应速度不稳定时,燃烧器的可靠性仍有不足,可能发生熄火或回火爆炸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爆低氮氧化物的部分预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至内依次嵌套设置的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第三管体(3)、第四管体(4)和第五管体(5),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之间为第一空气腔(15),第二管体(2)与第三管体(3)之间为第一混合腔(16),第三管体(3)与第四管体(4)之间为用于通入冷却水的冷却水腔(12),第四管体(4)和第五管体(5)之间为第二混合腔(17),第五管体(5)的内腔为第二空气腔(18),第一空气腔(15)和第二空气腔(18)均属于用于通入空气的空气腔,第一混合腔(16)和第二混合腔(17)均属于用于通入燃气与空气混合的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爆低氮氧化物的部分预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至内依次嵌套设置的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第三管体(3)、第四管体(4)和第五管体(5),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之间为第一空气腔(15),第二管体(2)与第三管体(3)之间为第一混合腔(16),第三管体(3)与第四管体(4)之间为用于通入冷却水的冷却水腔(12),第四管体(4)和第五管体(5)之间为第二混合腔(17),第五管体(5)的内腔为第二空气腔(18),第一空气腔(15)和第二空气腔(18)均属于用于通入空气的空气腔,第一混合腔(16)和第二混合腔(17)均属于用于通入燃气与空气混合的混合腔,各个空气腔与相邻的混合腔之间通过通气结构连通,各个混合腔中均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旋流叶片,所述旋流叶片设于所述部分预混燃烧器的端口和所述通气结构之间,使用中,各混合腔中的气体的流动静压小于相邻空气腔中的空气的流动静压,所述第一混合腔(16)中第一预混气的过量空气系数高于所述第二混合腔(17)中第二预混气的过量空气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爆低氮氧化物的部分预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结构包括用于连通空气腔与相邻的混合腔的气管,各气管的伸出方向均与对应的混合腔中的预混气在旋流叶片作用后的旋转流动方向一致;所述气管中设于所述第二管体(2)内侧的为第一气管(13),而设于所述第五管体(5)外侧的为第二气管(14);所述第一气管(13)向内倾斜伸出,所述第二气管(14)向外倾斜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爆低氮氧化物的部分预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气管沿周向均匀布满一周形成一层气管,沿部分预混燃烧器的轴向依次均匀布置有多层气管,第一气管(13)形成的通气结构的通气量大于第二气管(14)形成的通气结构的通气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爆低氮氧化物的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鑫,陈奇,徐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三碳安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