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磁悬浮飞轮储能电机及具有其的飞轮储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5055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磁悬浮飞轮储能电机及具有其的飞轮储能系统,该电机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包括转轴、上侧悬浮板、下侧悬浮板、上侧转子齿和下侧转子齿;转轴的外侧壁沿周向设有用于励磁的环形凹槽;上侧悬浮板和下侧悬浮板均套设在转轴的外侧壁;上、下侧转子齿分别设置于转轴的上、下表面;定子组件包括沿壳体的周向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侧电枢绕组、上侧悬浮磁钢、励磁绕组、下侧悬浮磁钢和下侧电枢绕组,且分别与上侧转子齿、上侧悬浮板、环形凹槽、下侧悬浮板、下侧转子齿相对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飞轮储能电机可靠性较低、气隙体积较小以及需要额外增加磁悬浮轴承控制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轮储能电机,尤其涉及一种电动磁悬浮飞轮储能电机及具有其的飞轮储能系统


技术介绍

1、高速电机具有转速高、体积小、功率密度大和效率高等特点,在飞轮储能、高速电主轴、空气循环制冷系统、燃料电池、高速离心压缩机以及飞机或舰载供电设备的分布式发电系统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现有的大容量磁悬浮飞轮储能电机,在飞轮结构方面,电机转子与储能飞轮为分体结构,电机转子位于上部,飞轮盘位于下部,可靠性较低;在电机类型方面,一般采用永磁同步电机,磁通方向为径向,气隙体积较小;在悬浮制式方面,采用电磁轴承或永磁偏置轴承承担转子重量,悬浮原理为电磁悬浮或钉扎悬浮,还需要额外增加磁悬浮轴承控制器,且磁悬浮轴承控制精度要求高,增加了控制系统调试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磁悬浮飞轮储能电机及具有其的飞轮储能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飞轮储能电机可靠性较低、气隙体积较小以及需要额外增加磁悬浮轴承控制器的技术问题。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磁悬浮飞轮储能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磁悬浮飞轮储能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壳体(3)和设置在所述壳体(3)内的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上端盖、下端盖、上轴承和下轴承;所述上端盖与所述壳体(3)的上端面固连,所述上端盖的中部具有第一通孔,所述转轴(1)的上端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所述壳体(3);所述下端盖与所述壳体(3)的下端面固连,所述下端盖的中部具有第二通孔,所述转轴(1)的下端从所述第二通孔伸出所述壳体(3);所述上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处于所述上端盖与所述转轴(1)之间;所述下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且处于所述下端盖与所述转轴(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磁悬浮飞轮储能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壳体(3)和设置在所述壳体(3)内的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上端盖、下端盖、上轴承和下轴承;所述上端盖与所述壳体(3)的上端面固连,所述上端盖的中部具有第一通孔,所述转轴(1)的上端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所述壳体(3);所述下端盖与所述壳体(3)的下端面固连,所述下端盖的中部具有第二通孔,所述转轴(1)的下端从所述第二通孔伸出所述壳体(3);所述上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处于所述上端盖与所述转轴(1)之间;所述下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且处于所述下端盖与所述转轴(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为轴向交错磁阻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悬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华柳伟张艳清蔡华马逊王少鹏李萍余笔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