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味杜鹃花丸防治神经痛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0524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十六味杜鹃花丸在防治神经痛中的用途。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十六味杜鹃花丸能显著提高小鼠热刺激的痛阈,并能显著提高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的机械痛阈,抑制炎症反应,提高脑组织神经递质5‑HT及GABA水平。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治疗有效率高,治愈后不易复发。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十六味杜鹃花丸的新适应开发提供了一个方向,拓宽了其临床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具体地涉及十六味杜鹃花丸在防治三叉神经痛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1、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trigeminal neuralgia,ptn)又称特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在头面部、口腔内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阵发性剧烈疼痛。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又称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常为某一疾病的临床症状之一,由小脑脑桥角及其邻近部位肿瘤、炎症、外伤及三叉神经分支部位的病变所引起。

2、据国内外文献报道,ptn 的发生率约为47.8/10万人~182/10万人;多见于中、老年人,70%~80%发生于40 岁以上成年人,高峰年龄在48~69 岁,且女性居多。本病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和难彻底根治性,不但对患者的生理功能、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对家庭及社会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

3、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在中医学古籍中没有与之完全对应的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其病症归属于“面痛”、“颌痛”、“口齿痛”、“颊痛”、“面游风”和“头风”等范畴。距今2000 多年历史的《黄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十六味杜鹃花丸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用途为防治神经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痛为三叉神经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叉神经痛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六味杜鹃花丸的处方组成为:烈香杜鹃400份,石榴子100份,豆蔻20份,肉桂50份,石灰华75份,红花80份,木香50份,肉豆蔻10份,云南樟50份,葡萄30份,螃蟹35份,力嘎都50份,荜茇30份,丁香20份,广枣40份,甘草50份。

5.制备权利要求4所述用途的十六味杜鹃花丸...

【技术特征摘要】

1.十六味杜鹃花丸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用途为防治神经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痛为三叉神经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叉神经痛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六味杜鹃花丸的处方组成为:烈香杜鹃400份,石榴子100份,豆蔻20份,肉桂50份,石灰华75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虹珏张金璧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归禾至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