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偏光片自动压脚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0190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44
本技术公开一种CR偏光片自动压脚机,包括上、下模架和上、下模芯;上模芯安装在上模架的上模槽中,上模芯与上模槽之间设有上压簧;下模芯安装在下模架的下模槽中,下模芯与下模槽之间设有下压簧;上模架和下模架安装在机架的升降机构上,通过升降机构带动上下模架,使上下模芯分别压缩上下压簧而合模;上模槽的边缘对应上模芯的侧边安装若干上压块,下模槽的边缘对应下模芯的侧边安装若干下压块,上压块和下压块的位置相互错开,上压块和下压块的端部在合模前分别低于上模芯和下模芯而在合模后分别凸出于上模芯和下模芯;上模架和下模架上还安装加热器。这样,偏光膜的预处理更加容易,偏光膜的支脚平整一致,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品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镜片加工设备,特别与cr偏光片自动压脚机的结构有关。


技术介绍

1、所谓cr39树脂偏光镜片即cr偏光片,其传统结构是采用半膜结构的偏光膜贴合在基片表面,即偏光膜只在基片中间部分而上下两边空缺,加工时,偏光膜无法保证准确定位,也无法保证居中设置,在镜片注塑过程中,偏光膜在镜片弯曲处极易发生变形,导致偏光镜片产品在凹面有不规则的应力,不符合美国ansiz80.3、欧洲en1836及澳洲as1067品质检定标准。

2、本专利技术人凭借长期从事偏光镜片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专业知识,曾经对偏光镜片的结构进行改良,见cn214751159u《一种无应力偏光镜片》,采用全膜结构的偏光膜,在偏光膜的边缘制成向上弯折的上支脚和向下弯折的下支脚,加工时,将全膜结构的偏光膜放置于注塑模具中时,借助上支脚和下支脚使整个偏光膜的周边在模具中间得以支撑定位,在注塑过程中,偏光膜不弯曲不变形,注塑成型后,偏光膜被夹在上、下树脂层的中间,偏光镜片无应力产生,产品符合美国ansiz80.3、欧洲en1836及澳洲as1067品质检定标准。

3、但是,在实际加工中,全膜结构的偏光膜是先裁切成片,同时,在边缘裁切出支脚,然后,通过工人手工作业,将支脚逐一向上弯折形成上支脚和向下弯折形成下支脚,因为每一个偏光膜的边缘都具有20-30个支脚,每个支脚的高度仅有0.8-1.0mm,所以偏光膜的预先处理工作量大,精准度要求高,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弯折程度完全凭工人技术而定,如果支脚弯折不到位,就会出现上、下支脚高低不一,使得偏光膜在注塑模具中放置不平稳,导致注塑成型后偏光膜偏斜,进而使偏光镜片的成品合格率下降,所以,偏光膜的支脚虽小,但品质要求高,加工环节尤为重要。

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再对cr偏光片加工设备进行研究,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品合格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r偏光片自动压脚机,使偏光膜的预处理更加容易,偏光膜的支脚平整一致,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品合格率。

2、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为:

3、cr偏光片自动压脚机,包括上模架、下模架、上模芯和下模芯;上模芯以可以上下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上模架的上模槽中,上模芯与上模架的上模槽之间设有将上模芯向下推的上压簧;下模芯以可以上下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下模架的下模槽中,下模芯与下模架的下模槽之间设有将下模芯向上推的下压簧;上模架和下模架安装在机架的升降机构上,通过升降机构带动上模架和下模架,使上模芯和下模芯分别压缩上压簧和下压簧而合模;上模槽的边缘对应上模芯的侧边还间隔安装若干上压块,下模槽的边缘对应下模芯的侧边还间隔安装若干下压块,上压块和下压块的位置相互错开,上压块和下压块的端部在合模前分别低于上模芯和下模芯而在合模后分别凸出于上模芯和下模芯;上模架和下模架上还安装了加热器。

4、所述上压块和下压块呈竖直状,上压块和下压块的端部分别朝向上模芯和下模芯形成导角。

5、所述上模槽和下模槽的边缘分别形成上插槽和下插槽,上压块和下压块对应安装在上插槽和下插槽中,且上压块和上插槽之间设置调节弹簧,下压块和下插槽之间也设置调节弹簧,上模架和下模架还分别形成贯通上插槽和下插槽的上调节螺孔和下调节螺孔,上调节螺孔和下调节螺孔分别安装上调节螺杆和下调节螺杆,上调节螺杆和下调节螺杆的里端分别抵在上压块和下压块上,通过上调节螺杆和下调节螺杆带动上压块和下压块以调节上压块和下压块与上模芯和下模芯的间隙。

6、所述上模芯和下模芯上还形成供偏光膜定位放置的定位结构。

7、所述定位结构由凸粒和凹坑组成,上模芯和下模芯合模时,凸粒陷入凹坑中与偏光膜边缘的定位缺口配合,使偏光膜定位。

8、所述下模芯的边缘避开偏光膜支脚的位置形成凸粒,上模芯的边缘避开偏光膜支脚的位置形成凹坑。

9、所述定位结构有两个,两个定位结构对称设置在下模芯和上模芯的边缘。

10、所述下模芯的边缘避开偏光膜支脚的位置形成取片槽。

11、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使用时,先裁切好的偏光膜,偏光膜的边缘具有若干支脚,或进一步具有定位缺口,再将裁切好的偏光膜放在下模芯上,可借助定位结构与定位缺口配合使偏光膜定位,然后合模,由上模芯和下模芯分别压缩上压簧和下压簧,直至上模芯和下模芯将偏光膜压住,同时,上压块和下压块分别将对应的支脚向下或向上自动弯折,再借助加热器进行加热定型,最后脱模,将偏光膜取出,即完成偏光膜的支脚弯折作业。

12、本技术与现有人工作业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利用自动压脚机,可以一次性将所有支脚自动弯折到位,使偏光膜的预处理更加容易,作业省时省力,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弯折程度完全由自动压脚机控制,弯折精准度高,支脚平整一致,可避免出现上、下支脚高低不一的情形,使得偏光膜在注塑模具中放置平稳,保证注塑成型后偏光膜不偏斜,使偏光镜片的成品合格率提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CR偏光片自动压脚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架、下模架、上模芯和下模芯;上模芯以可以上下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上模架的上模槽中,上模芯与上模架的上模槽之间设有将上模芯向下推的上压簧;下模芯以可以上下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下模架的下模槽中,下模芯与下模架的下模槽之间设有将下模芯向上推的下压簧;上模架和下模架安装在机架的升降机构上,通过升降机构带动上模架和下模架,使上模芯和下模芯分别压缩上压簧和下压簧而合模;上模槽的边缘对应上模芯的侧边还间隔安装若干上压块,下模槽的边缘对应下模芯的侧边还间隔安装若干下压块,上压块和下压块的位置相互错开,上压块和下压块的端部在合模前分别低于上模芯和下模芯而在合模后分别凸出于上模芯和下模芯;上模架和下模架上还安装了加热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R偏光片自动压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块和下压块呈竖直状,上压块和下压块的端部分别朝向上模芯和下模芯形成导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R偏光片自动压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槽和下模槽的边缘分别形成上插槽和下插槽,上压块和下压块对应安装在上插槽和下插槽中,且上压块和上插槽之间设置调节弹簧,下压块和下插槽之间也设置调节弹簧,上模架和下模架还分别形成贯通上插槽和下插槽的上调节螺孔和下调节螺孔,上调节螺孔和下调节螺孔分别安装上调节螺杆和下调节螺杆,上调节螺杆和下调节螺杆的里端分别抵在上压块和下压块上,通过上调节螺杆和下调节螺杆带动上压块和下压块以调节上压块和下压块与上模芯和下模芯的间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R偏光片自动压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芯和下模芯上还形成供偏光膜定位放置的定位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CR偏光片自动压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由凸粒和凹坑组成,上模芯和下模芯合模时,凸粒陷入凹坑中与偏光膜边缘的定位缺口配合,使偏光膜定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CR偏光片自动压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芯的边缘避开偏光膜支脚的位置形成凸粒,上模芯的边缘避开偏光膜支脚的位置形成凹坑。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CR偏光片自动压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有两个,两个定位结构对称设置在下模芯和上模芯的边缘。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R偏光片自动压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芯的边缘避开偏光膜支脚的位置形成取片槽。

...

【技术特征摘要】

1.cr偏光片自动压脚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架、下模架、上模芯和下模芯;上模芯以可以上下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上模架的上模槽中,上模芯与上模架的上模槽之间设有将上模芯向下推的上压簧;下模芯以可以上下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下模架的下模槽中,下模芯与下模架的下模槽之间设有将下模芯向上推的下压簧;上模架和下模架安装在机架的升降机构上,通过升降机构带动上模架和下模架,使上模芯和下模芯分别压缩上压簧和下压簧而合模;上模槽的边缘对应上模芯的侧边还间隔安装若干上压块,下模槽的边缘对应下模芯的侧边还间隔安装若干下压块,上压块和下压块的位置相互错开,上压块和下压块的端部在合模前分别低于上模芯和下模芯而在合模后分别凸出于上模芯和下模芯;上模架和下模架上还安装了加热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r偏光片自动压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块和下压块呈竖直状,上压块和下压块的端部分别朝向上模芯和下模芯形成导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r偏光片自动压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槽和下模槽的边缘分别形成上插槽和下插槽,上压块和下压块对应安装在上插槽和下插槽中,且上压块和上插槽之间设置调节弹簧,下压块和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为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立扬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