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加固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建筑结构的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1、钢结构建筑是一种用钢板或型钢替代了钢筋混凝土而形成的建筑,相比传统的混凝土建筑而言,强度更高,抗震性更好,钢结构建筑所使用的钢材型号会根据钢结构建筑的高度和所受荷载的情况进行进行选取,但是伴随着钢结构建筑的使用和后续物体的不断进入,为保证钢结构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性,需要配合使用加固装置对钢结构的连接节点进行进一步加固。
2、而现有的用于建筑结构的加固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公开号为cn115822174a的一种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装置,其在工作过程中,虽能够利用联结装置和维护结构在网兜上相配合,提高该装置的加固建筑结构的灵活性和适用范围,但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能够进行便捷稳定的拆卸安装,而且不能够在支撑加固过程中,提升建筑结构的减震性能,同时不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大小的建筑结构,实用性和适用性较差,并且后期拆装不便,检修维护成本较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结构的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建筑结构的加固装置,包括钢柱(1)、安装板(3)和限位框(5),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1)上安装有钢梁(2),所述安装板(3)螺栓固定在钢柱(1)上,所述安装板(3)上开设有第一卡槽(4),所述限位框(5)上焊接固定有第一弹簧(6),所述第一弹簧(6)的另一端焊接固定有第一卡杆(7),所述第一卡杆(7)限位滑动连接在限位框(5)内,所述限位框(5)与安装板(3)相互贴合,所述第一卡杆(7)的端部卡合连接在第一卡槽(4)内,所述安装板(3)上安装有连接加固组件(8),所述安装板(3)通过连接加固组件(8)连接有加固板(9),所述加固板(9)上安装有缓冲支撑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结构的加固装置,包括钢柱(1)、安装板(3)和限位框(5),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1)上安装有钢梁(2),所述安装板(3)螺栓固定在钢柱(1)上,所述安装板(3)上开设有第一卡槽(4),所述限位框(5)上焊接固定有第一弹簧(6),所述第一弹簧(6)的另一端焊接固定有第一卡杆(7),所述第一卡杆(7)限位滑动连接在限位框(5)内,所述限位框(5)与安装板(3)相互贴合,所述第一卡杆(7)的端部卡合连接在第一卡槽(4)内,所述安装板(3)上安装有连接加固组件(8),所述安装板(3)通过连接加固组件(8)连接有加固板(9),所述加固板(9)上安装有缓冲支撑组件(10),所述加固板(9)通过缓冲支撑组件(10)连接有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内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12),所述双向螺纹杆(12)上螺纹连接有滑动块(13),所述滑动块(13)限位滑动连接在连接板(11)内,所述滑动块(13)上焊接固定有定位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结构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设置有四个,四个安装板(3)相互贴合,所述第一卡槽(4)对称分布在安装板(3)的两侧,所述第一弹簧(6)对称分布在限位框(5)的两侧中间部位,所述第一弹簧(6)通过第一卡杆(7)与第一卡槽(4)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结构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加固组件(8)包括加固框(801)和托板(805),所述加固框(801)焊接固定在安装板(3)上,所述加固框(801)上焊接固定有衔接板(802),所述衔接板(802)上焊接固定有复位弹簧(803),所述复位弹簧(803)的另一端焊接固定有挡块(804),所述挡块(804)贯穿滑动连接在衔接板(802)上,所述托板(805)上焊接固定有导向杆(806),所述导向杆(806)的端部焊接固定有缓冲块(807),所述导向杆(806)限位滑动连接在加固框(801)内,所述加固板(9)上焊接固定有第一阻尼器(808)和第一减震弹簧(809),所述加固框(801)固定在安装板(3)的侧端中间部位,所述托板(805)对称分布在加固框(801)的上下两侧,所述衔接板(802)对称分布在托板(805)的两侧,所述衔接板(802)与挡块(804)一一对应,所述挡块(804)的端部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导向杆(806)等距分布在托板(805)的两侧,所述导向杆(806)与缓冲块(807)一一对应,所述缓冲块(807)呈圆台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结构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器(808)的另一端和第一减震弹簧(809)的另一端均焊接固定在缓冲板(810)上,所述缓冲板(810)内开设有缓冲槽(811),所述缓冲块(807)卡合连接在缓冲槽(811)内,所述加固框(801)内部侧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气囊(812),所述第一橡胶气囊(8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板(813),所述推板(813)限位滑动连接在加固框(801)内,所述第一橡胶气囊(812)上连接有连接软管(814),所述连接软管(814)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峰,张根合,李涛涛,马建磊,辛富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