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视控制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87252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近视控制镜片,包括位于镜片中心区域的第一光学区域和位于第一光学区域外围的第二光学区域,所述第二光学区域相对于第一光学区域具有正屈光度,所述第二光学区域包括控焦基体和位于所述控焦基体上的多个微曲面结构,每个微曲面结构均可产生屈光度与高阶像差,所述多个微曲面结构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屈光度。通过将控焦基体和具有屈光度与高阶像差的微曲面结构的叠加设计,使周边视网膜产生近视离焦,并具有降低成像对比度、增加聚焦深度等作用,有效实现调节佩戴者视网膜周边的成像信号,减缓了眼轴的增长,大大提升了近视的防控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视网膜成像信号质量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眼镜,具体涉及一种近视控制镜片


技术介绍

1、近视眼是全球社会性问题及医学难题。目前市场上涉及的近视控制的镜片的设计几乎全部基于视网膜周边离焦的工作原理,即在中心第一光学区域的周边区域添加和延展出具有正视效果的第二光学区域,如中国专利cn201310628174.8的“眼镜片”,该专利利用微透镜阵列组成周边360°区域,用来矫正近视眼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但是这种结构设计的第二光学区域的离焦效果均一,仅采用单一的离焦原理进行近视控制,其效果明显受到限制,并且无法对佩戴者眼睛的球差、高阶像差进行矫正,不能有效调节佩戴者视网膜周边的成像信号,大大影响了近视的防控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目前存在的局限性,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近视控制镜片,可有效调节佩戴者视网膜周边的成像信号,减缓眼轴的增长。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近视控制镜片,包括位于所述镜片的中心区域的第一光学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一光学区域外围的第二光学区域,所述第二光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近视控制镜片,包括位于所述镜片的中心区域的第一光学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一光学区域外围的第二光学区域,所述第二光学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一光学区域具有正屈光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区域包括控焦基体和位于所述控焦基体上的多个微曲面结构,每个微曲面结构均可产生屈光度与高阶像差,所述多个微曲面结构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屈光度;所述控焦基体包括一个或多个控制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控制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区与第一光学区域形成同心环结构或非同心环结构,和/或为从第一光学区域边缘到第二光学区域边缘的分区结构,和/或为具有任意形状的区域块,和/或为所述控焦基体上设置的贯穿孔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视控制镜片,包括位于所述镜片的中心区域的第一光学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一光学区域外围的第二光学区域,所述第二光学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一光学区域具有正屈光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区域包括控焦基体和位于所述控焦基体上的多个微曲面结构,每个微曲面结构均可产生屈光度与高阶像差,所述多个微曲面结构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屈光度;所述控焦基体包括一个或多个控制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控制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区与第一光学区域形成同心环结构或非同心环结构,和/或为从第一光学区域边缘到第二光学区域边缘的分区结构,和/或为具有任意形状的区域块,和/或为所述控焦基体上设置的贯穿孔结构,所述贯穿孔内填充有折射率小于第一光学区域的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控制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焦基体包括多个控制区时,各个所述控制区的屈光度与第一光学区域屈光度的差值呈增、减或交替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控制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焦基体包括多个控制区时,每一控制区内微曲面结构的屈光度均相同且至少两个控制区之间的微曲面结构的屈光度不同,或者至少一个控制区内微曲面结构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屈光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视控制镜片,其特征在于,当多个控制区内微曲面结构具有两个以上不同的屈光度时,各控制区之间微曲面结构的屈光度变化区间差值呈增、减或交替变化。

6.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控制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焦基体具有高阶像差。

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梦晨王海松王丹琦吴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博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