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1、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出现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
2、在现有的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施工结构中,操作人员通常需要将预制盖板的边缘与砼反坎外缘平齐。然而,这一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对齐的精度往往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操作人员的视觉误差、定位设备的不精确等,导致对齐效果不稳定,施工效率低下,其次,这种对齐方式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尤其是在处理大面积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时,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加重,效率进一步降低。最后,即使预制盖板的边缘与砼反坎外缘平齐,也无法保证在浇筑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平滑的界面,影响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具备了便于预制盖板与反坎外缘平齐等优点。
2、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施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包括左右两侧的先浇砼(1)、左右两侧先浇砼(1)之间的后浇砼(2)、左右两侧先浇砼(1)上的反坎(3)、盖设于左右两侧反坎(3)上表面之间的盖板(4)以及固定连接于盖板(4)上表面的预留钢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增加稳定性的稳定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口,且通口与预留钢管(5)相连通,两个所述固定杆(6)分别固定连接于盖板(4)上表面的左侧和上表面的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施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包括左右两侧的先浇砼(1)、左右两侧先浇砼(1)之间的后浇砼(2)、左右两侧先浇砼(1)上的反坎(3)、盖设于左右两侧反坎(3)上表面之间的盖板(4)以及固定连接于盖板(4)上表面的预留钢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增加稳定性的稳定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口,且通口与预留钢管(5)相连通,两个所述固定杆(6)分别固定连接于盖板(4)上表面的左侧和上表面的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左侧所述连接框(12)右侧壁的顶部与右侧所述连接框(12)左侧壁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对接块(13),且左侧连接框(12)右侧壁的底部开设有与右侧对接块(13)相适配的对接槽,且右侧连接框(12)左侧壁的顶部开设有与左侧对接块(13)相适配的对接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左侧所述螺纹杆(9)的右端转动连接于左侧壳体(8)的内右侧壁,且右侧所述螺纹杆(9)的左端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明永,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紫荆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