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润滑滑动轴承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8352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润滑滑动轴承座,属于轴承座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润滑滑动轴承座,包括:基座组件和轴承组件,所述基座组件包括底板、连接件和固定板,所述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底座、轴承盖、上轴瓦、下轴瓦和油管组成,本方案增加相对接的套管和插针部件,通入润滑液体,也能够降低上轴瓦和下轴瓦的表面温度,提高上轴瓦和下轴瓦部件的散热能力,防止因高温加速摩擦导致轴承座部件快速磨损,能够控制润滑液体的进给量,调整轴承座部件的润滑能力,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延长轴承座的润滑时间,更精确的对轴承座部件进行润滑维护,能够更好的对轴承座位置进行微调与设备主轴对接,维持设备主轴稳定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轴承座,具体涉及一种自润滑滑动轴承座


技术介绍

1、轴承座也叫轴承箱,轴承座为轴、轴承的外支撑体,被机器设备中作为重要传动部件,轴承座顾名思义与轴、轴承相关,机器设备中的轴需要转动时就要有转动部件轴承,轴承转动时同样需要支撑,轴承传动所需要的支撑点就是我们常说的轴承座。

2、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在轴承座使用时,不能降低了轴承使用时所产生的热量,无法有效的起到冷却散热的作用,轴承运转温度过高致使轴承损坏容易导致轴承座无法使用,无法保证了轴承座的正常使用,不能有效的起到耐磨的作用,容易导致长期使用轴孔出现磨损,降低了轴承座的耐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润滑滑动轴承座,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自润滑滑动轴承座,包括:基座组件和轴承组件,所述基座组件包括底板、连接件和固定板,所述连接件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润滑滑动轴承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组件(100)和轴承组件(200),所述基座组件(100)包括底板(101)、连接件(102)和固定板(103),所述连接件(102)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底板(10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102)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板(103)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组件(200)包括轴承底座(201)、轴承盖(202)、上轴瓦(203)、下轴瓦(204)和油管(205),所述轴承盖(202)侧壁通过螺栓与所述轴承底座(20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102)内侧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滑轨(104),所述轴承底座(201)侧壁滑动卡接在所述滑轨(104)侧壁,所述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润滑滑动轴承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组件(100)和轴承组件(200),所述基座组件(100)包括底板(101)、连接件(102)和固定板(103),所述连接件(102)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底板(10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102)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板(103)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组件(200)包括轴承底座(201)、轴承盖(202)、上轴瓦(203)、下轴瓦(204)和油管(205),所述轴承盖(202)侧壁通过螺栓与所述轴承底座(20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102)内侧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滑轨(104),所述轴承底座(201)侧壁滑动卡接在所述滑轨(104)侧壁,所述上轴瓦(203)下端卡接在所述下轴瓦(204)顶部,所述上轴瓦(203)外侧壁卡接在所述轴承盖(202)内侧,所述下轴瓦(204)外侧壁卡接在所述轴承底座(201)内侧,所述油管(205)插在所述轴承盖(202)侧壁通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润滑滑动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盖(202)内部中间位置螺纹连接有套管(206),所述油管(205)端部螺纹连接在所述套管(206)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润滑滑动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206)中间安装有插针(207),所述插针(207)插接在所述油管(205)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润滑滑动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207)侧壁与所述油管(205)密封接触,且所述插针(207)侧壁等间距开设有与所述油管(205)相匹配的出油孔结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海秦亚鸾于宇李立奇于伟
申请(专利权)人:响水星火传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