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缆车捕绳器锻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8032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30
本技术属于模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缆车捕绳器锻造装置,包括上模、下模、压力腔及顶升组件,所述压力腔包夹在上模及下模之间,且压力腔包括成型腔及弯折腔。其目的在于:通过将成型腔与弯折腔设置在同一工位上,使成型腔内部的原坯可以迅速的被放入弯折腔内,简化了操作步骤,无需加工人员在成型工位与弯折工位之间来回走动,从而提高了模锻效率,其次,通过在顶升杆上设置顶出板,顶出板可以贴合在原坯的底部,当顶升杆升起时,顶出板可以将原坯整个从成型腔的内部托举起来,便于工作人员将原坯取出同时避免了传统的敲击式顶升杆对原坯的磨损,进一步的降低了成品的损坏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模锻加工,具体涉及一种缆车捕绳器锻造装置


技术介绍

1、模锻是指在专用模锻设备上利用模具使毛坯成型而获得锻件的锻造方法。此方法生产的锻件尺寸精确,加工余量较小,结构也比较复杂,生产率高。根据设备不同,模锻分为锤上模锻,曲柄压力机模锻,平锻机模锻,摩擦压力机模锻等。锤上模锻所用的设备为模锻锤,通常为空气模锻锤,对形状复杂的锻件,先在制坯模腔内初步成形,然后在锻模腔内锻造。按锻模结构分类:锻模上有容纳多余金属的毛边槽的,称为开式模锻;反之,锻模上没有容纳多余金属的毛边飞槽的,称为闭式模锻。由原始坯料直接成型的,称为单模膛模锻。对形状复杂的锻件,在同一锻模上需要经过若干工步的预成型的,称为多模膛模锻。

2、现有技术中,捕绳器在进行模锻时,需要将模锻成型的捕绳器毛坯迅速移动到弯折工位上进行弯折成形。因此通常需要通过顶升组件来将成型腔内的原坯顶出,使工作人员可以顺利的将原坯取出并移动到弯折工位上,然而,现有的顶升组件通常是使用一根圆柱体状的金属杆直接敲击的方式进行顶升,与原坯的接触面积较小,导致顶升的压强较大,由于原坯尚处于被加热烧红的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缆车捕绳器锻造装置,包括上模(1)、下模(6)、压力腔(7)及顶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腔(7)包夹在上模(1)及下模(6)之间,且压力腔(7)包括成型腔(14)及弯折腔(15),其中,所述成型腔(14)及弯折腔(15)之间呈平行分布,并且顶升组件穿设在下模(6)、成型腔(14)及弯折腔(15)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缆车捕绳器锻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组件包括顶升气缸(9)、顶升杆(10)及顶出板(11),其中,所述顶出板(11)活动卡接在成型腔(14)及弯折腔(15)的内部,通过顶升气缸(9),使顶升杆(10)带动顶出板(11)进行上下往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缆车捕绳器锻造装置,包括上模(1)、下模(6)、压力腔(7)及顶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腔(7)包夹在上模(1)及下模(6)之间,且压力腔(7)包括成型腔(14)及弯折腔(15),其中,所述成型腔(14)及弯折腔(15)之间呈平行分布,并且顶升组件穿设在下模(6)、成型腔(14)及弯折腔(15)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缆车捕绳器锻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组件包括顶升气缸(9)、顶升杆(10)及顶出板(11),其中,所述顶出板(11)活动卡接在成型腔(14)及弯折腔(15)的内部,通过顶升气缸(9),使顶升杆(10)带动顶出板(11)进行上下往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缆车捕绳器锻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及下模(6)的外侧均设有垫板(3),其中,所述垫板(3)上设有压板(2),且压板(2)穿设在上模(1)及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坤李贵明洪佰育
申请(专利权)人:德阳重环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