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纠偏装置及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1、近年来,电池被广泛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以及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军事装备、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从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2、电池单体在焊接完一个端盖组件后、焊接另一个端盖组件前的运送过程中容易发生偏转,焊接另一个端盖组件时电极组件上需要焊接的位置与另一个端盖组件无法对齐从而焊偏,容易造成电池单体的接触不良或在后续的盖合工序中导致端盖压伤,最终导致产品良率过低。因此,如何提高生产电池单体的产品良率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纠偏装置及加工设备,能够有效解决电池单体加工过程中焊接第二个端盖组件时其与电极组件易发生角度偏转的问题,从而提高电池单体的产品良率。
2、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纠偏装置,所述纠偏装置包括:纠偏机构,所述纠偏机构设置于第一端盖组件的焊接工位上,所述纠偏机构用于纠偏焊接有第二端盖组件的所述电池单体,以使所述第一端盖组件在所述第一端盖组件的焊接工位上被焊接至纠偏后的所述电池单体上。
3、可以理解,上述电池单体为加工过程中的电池单体,其具有壳体和设置于壳体中的电极组件。第二端盖组件为先焊接至电池单体上的端盖组件,第一端盖组件为后焊接至电池单体上的端盖组件,换言之,在电池单体的加工过程中,其首先被运送至第二端盖组件的焊接工位,然后被运送至第一端盖组件的焊接工位。纠偏机构为设置在第一
4、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第一端盖组件的焊接工位上直接设置一个纠偏机构对被运送至该焊接工位的电池单体就行纠偏,电池单体在被纠偏后无需再被转移,而是在该焊接工位上与第一端盖组件进行焊接。由此,避免了电池单体在转移过程中发生的偏转而造成的端盖组件与电极组件焊接错位,解决了偏焊在电池单体的后续加工过程中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有效提高了端盖组件与电极组件之间的焊接质量,从而帮助提高了电池单体的产品良率。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纠偏机构通过纠偏所述第二端盖组件以纠偏所述电池单体。
6、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由于到达纠偏机构的电池单体已经焊接有第二端盖组件,因此纠偏机构可以通过纠偏第二端盖组件来实现电池单体的纠偏,与直接对电池单体进行纠偏相比,纠偏机构不与电池单体直接接触,避免了纠偏过程中对电池单体造成破坏。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纠偏装置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用于将所述纠偏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一端盖组件的焊接工位上。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纠偏装置包括: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固定机构上,所述纠偏机构设置于所述移动机构上,所述移动机构用于移动所述纠偏机构在所述第一端盖组件的焊接工位上的位置。
9、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在纠偏装置中设置移动机构,能够灵活调整纠偏机构在第一端盖的焊接工位上的位置,使得纠偏机构在需要纠偏时移动至第二端盖组件所在的位置,在不需要纠偏时移动至其他位置,能够避免纠偏机构对第二端盖组件或电池单体的刮蹭。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纠偏机构包括:第一v型部和第二v型部,所述第一v型部和所述第二v型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v型部与所述第二v型部用于相对移动以使所述第二端盖组件在所述第一v型部和所述第二v型部之间被固定。
11、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纠偏机构通过两个v型部相对移动使得第二端盖组件在两个v型部之间被固定,由此,通过对第二端盖组件的纠偏实现对电池单体的纠偏。两个v型部与第二端盖组件的接触面积较小,在达到纠偏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尽量降低纠偏机构在固定第二端盖组件时造成第二端盖组件形变的可能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盖组件具有翻折部、焊接部与连接部,所述焊接部用于与所述电池单体焊接,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翻折部与所述焊接部;所述第一v型部与所述第二v型部用于相对移动以使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第一v型部和所述第二v型部之间被固定。
13、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纠偏机构通过固定第二端盖组件的连接部来纠偏电池单体,由于第二端盖组件的连接部通常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能够进一步降低纠偏机构在纠偏电池单体时造成第二端盖组件形变的可能性,帮助进一步提高电池单体的产品良率。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v型部和/或所述第二v型部的夹角为110°-130°,优选为121°。
15、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v型部的夹角在合适的范围内,能够矫正较大的偏转角度范围内的电池单体,有效提高电池单体的纠偏效果。该夹角范围可以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电池单体的偏转角度、电池单体的运送路径等因素进行设置。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v型部与所述第二端盖组件接触的表面的粗糙度小于所述第一v型部其他表面的粗糙度;且/或所述第二v型部与所述第二端盖组件接触的表面的粗糙度小于所述第二v型部其他表面的粗糙度。
17、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提高v型部与第二端盖组件接触的表面的光滑度,能够避免减小在固定过程中第二端盖组件与v型部接触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有效降低第二端盖组件在纠偏过程中发生形变的可能性。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移动模块,所述第一移动模块与所述纠偏机构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模块用于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以使所述第一v型部和所述第二v型部相对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电池单体被运送的方向。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二移动模块,所述第二移动模块与所述第一移动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以控制所述纠偏机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三移动模块,所述第三移动模块与所述第二移动模块连接,所述第三移动模块用于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以控制所述纠偏机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四移动模块,所述第四移动模块与所述第三移动模块连接,所述第四移动模块用于沿第三方向移动以控制所述纠偏机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位置,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22、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移动机构的第二移动模块、第三移动模块、第四移动模块能够分别控制纠偏机构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上的位置,从而实现对纠偏机构在第一端盖组件的焊接工位上的多方位调整,使得纠偏机构能够准确控制第二端盖组件的相应位置,有效提升纠偏效果以及纠偏装置的灵活性。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移动模块具有气缸结构,所述气缸结构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控制气缸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的最大距离。
24、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三移动模块采用气缸的形式,通过限位部限制气缸在第二方向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纠偏装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装置(4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纠偏装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机构(401)通过纠偏所述第二端盖组件(232)以纠偏所述电池单体(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纠偏装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装置(400)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纠偏装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装置(400)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纠偏装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机构(401)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纠偏装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组件(232)具有翻折部(2321)、焊接部(2322)与连接部(2323),所述焊接部(2322)用于与所述电池单体(20)焊接,所述连接部(2323)用于连接所述翻折部(2321)与所述焊接部(232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纠偏装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V型部(4011)和/或所述第二V型部(4012)的夹角为110°-130°。
8.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纠偏装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403)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纠偏装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403)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纠偏装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403)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纠偏装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403)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纠偏装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移动模块(4033)具有气缸结构,所述气缸结构上设置有限位部(4033a),所述限位部(4033a)用于控制气缸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的最大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纠偏装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装置(400)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纠偏装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纠偏装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装置(400)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纠偏装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装置(400)包括: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纠偏装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装置(400)包括:
19.一种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设备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纠偏装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装置(4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纠偏装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机构(401)通过纠偏所述第二端盖组件(232)以纠偏所述电池单体(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纠偏装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装置(400)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纠偏装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装置(400)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纠偏装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机构(401)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纠偏装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组件(232)具有翻折部(2321)、焊接部(2322)与连接部(2323),所述焊接部(2322)用于与所述电池单体(20)焊接,所述连接部(2323)用于连接所述翻折部(2321)与所述焊接部(232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纠偏装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v型部(4011)和/或所述第二v型部(4012)的夹角为110°-13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纠偏装置(400),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纠偏装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鄯心同,王继松,纪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