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内外压力平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47942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机内外压力平衡系统,包括机身、主轴、设置于所述主轴外周面的转子、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机身两端的第一过渡端盖、第二过渡端盖;所述第一过渡端盖远离所述机身的一侧设置有前端盖,所述主轴的一端伸出所述前端盖并向外延伸预设长度,所述第二过渡端盖远离所述机身的一侧设置有后端盖,所述前端盖和/或所述后端盖与所述主轴之间设置有轴承;其中,所述机身设置有两个环状凹陷,所述环状凹陷的内径小于所述转子的外径,两个所述环状凹陷之间形成紊流区,所述紊流区的两侧设置有稳压区。环状凹陷转子所产生的气流被环状凹陷阻隔,在紊流区内部形成环状气流,降低转子所带来的抽吸效果对前端盖靠近机身的一侧的气压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尤其涉及电机内外压力平衡系统


技术介绍

1、电机轴承是电机运行的薄弱环节,普遍存在故障多发的问题。对于新能源电车的电机,轴承一旦出现损坏,很容易造成电机的固死以致车辆无法移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相当一部分的电车电机的传动端轴承内设有润滑油,而在电车维修中,也发现存在多起电车的电机进油导致电机受损的案例,电机进油主要是因为转子转动产生时产生了类似风扇的抽吸效果,使电机的传动端轴承附近产生负压区并且在电机的封闭轴承端产生正压区,而传动端轴承的两侧的压力差会导致传动端轴承的润滑油流入电机内部,进而导致电机容易受损。

3、现有的解决办法是在传动端轴承附近设置呼吸孔,以解决负压的问题,但设置呼吸孔会导致有杂质进入电机内部,污染润滑油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电机内外压力平衡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动端轴承的两侧的压力差导致的漏油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机内外压力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主轴(5)、设置于所述主轴(5)外周面的转子(7)、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机身(1)两端的第一过渡端盖(2)、第二过渡端盖(3);所述第一过渡端盖(2)远离所述机身(1)的一侧设置有前端盖(8),所述主轴(5)的一端伸出所述前端盖(8)并向外延伸预设长度,所述第二过渡端盖(3)远离所述机身(1)的一侧设置有后端盖(6),所述前端盖(8)和/或所述后端盖(6)与所述主轴(5)之间设置有轴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内外压力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凹陷(13)的横截面形状大致呈V形;

<p>3.根据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机内外压力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主轴(5)、设置于所述主轴(5)外周面的转子(7)、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机身(1)两端的第一过渡端盖(2)、第二过渡端盖(3);所述第一过渡端盖(2)远离所述机身(1)的一侧设置有前端盖(8),所述主轴(5)的一端伸出所述前端盖(8)并向外延伸预设长度,所述第二过渡端盖(3)远离所述机身(1)的一侧设置有后端盖(6),所述前端盖(8)和/或所述后端盖(6)与所述主轴(5)之间设置有轴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内外压力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凹陷(13)的横截面形状大致呈v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内外压力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端盖(2)设置有空冷进气口(21),所述第二过渡端盖(3)设置有空冷出气口(31),所述空冷进气口(21)连通靠近所述第一过渡端盖(2)的稳压区(11),所述所述空冷出气口(31)连通靠近所述第二过渡端盖(3)的稳压区(11),所述空冷进气口(21)连通有第一压缩机(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内外压力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机(23)与所述空冷进气口(21)的连通管道上设置有过滤器(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内外压力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4)包括筒身(42)、分设于所述筒身(42)上下端的上端盖(43)、下端盖(41),所述筒身(42)内设置有筒状过滤网(46),所述下端盖(41)连通所述空冷进气口(21),并且所述下端盖(41)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411),所述筒身(42)设置有进气口(45),所述进气口(45)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内外压力平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鹏张一鹏
申请(专利权)人:云梦山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