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的背部创面辅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7813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的背部创面辅助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移动盒,移动盒数量为两个且呈对称设置,移动盒内侧开设有活动槽,两个移动盒底部均滑动连接有固定组件,移动盒顶部设置有动力组件,且动力组件的两侧底部均与两个移动盒为固定连接设置,移动盒一端设置有上肢翻转组件,移动盒另一端设置有下肢运动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肢翻转组件的设置,能够使患者在床上保持坐姿,从而提升患者背部暴露的面积,同时还能够将患者的双手抬起,从而能够充分的暴露双侧腋窝,进而在提升患者配合度的同时,还能够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了一种多功能的背部创面辅助器


技术介绍

1、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中,通常位于后背的创面愈合较慢,导致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外加疼痛的原因,患者抗拒坐位,翻身等治疗,使得换药、背部创面暴露不够充分彻底,还影响背部创面药物的使用效果(药物容易被敷料带走,分泌物较多,不易发挥作用);背部创面的愈合延迟,会延长患者卧床时间,导致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足下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2、在长时间的治疗中发现,现有做法是通过勤翻身,或者使用翻身床治疗,再辅助一些辅助用具,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但这些做法对创面的治疗,会受患者的配合度受到限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并发症的预防,在临床工作中因各种因素,并不能严格的执行到位,且护士的工作量也会增加,使得这个问题未有很好的解决,为此,需要提出一种多功能的背部创面辅助器,为解决上述专利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提供一种多功能的背部创面辅助器,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如下技术问题:在长时间的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的背部创面辅助器,包括移动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盒(1)数量为两个且呈对称设置,所述移动盒(1)内侧开设有活动槽,两个所述移动盒(1)底部均滑动连接有固定组件(2),所述移动盒(1)顶部设置有动力组件(3),且所述动力组件(3)的两侧底部均与两个所述移动盒(1)为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移动盒(1)一端设置有上肢翻转组件(4),所述移动盒(1)另一端设置有下肢运动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背部创面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3)包括支撑竖杆(10)、支撑横杆(11)、双头电机(12)、第一转动轴(13)、挡板(14)、绕收绳(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的背部创面辅助器,包括移动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盒(1)数量为两个且呈对称设置,所述移动盒(1)内侧开设有活动槽,两个所述移动盒(1)底部均滑动连接有固定组件(2),所述移动盒(1)顶部设置有动力组件(3),且所述动力组件(3)的两侧底部均与两个所述移动盒(1)为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移动盒(1)一端设置有上肢翻转组件(4),所述移动盒(1)另一端设置有下肢运动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背部创面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3)包括支撑竖杆(10)、支撑横杆(11)、双头电机(12)、第一转动轴(13)、挡板(14)、绕收绳(15)和第一挂钩(16),两个所述移动盒(1)顶部互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竖杆(10),两个所述支撑竖杆(10)顶部之间设置有支撑横杆(11),且所述支撑横杆(11)的两侧均与两个所述支撑竖杆(10)为固定连接设置,所述支撑横杆(11)顶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双头电机(12),所述双头电机(12)两侧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13),所述支撑横杆(1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挡板(14),且每两个所述挡板(14)均与每个所述第一转动轴(13)为转动连接设置,所述第一转动轴(13)远离所述双头电机(12)一侧的外侧均绕卷连接有绕收绳(15),且所述绕收绳(15)靠近所述第一转动轴(13)的端部位于两个所述挡板(14)之间,所述绕收绳(15)远离所述第一转动轴(13)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挂钩(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背部创面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翻转组件(4)包括第一转动座(17)、第一转动板(18)和滑动杆(22),所述移动盒(1)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座(17),所述第一转动座(17)远离所述移动盒(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板(18),所述第一转动板(18)远离所述移动盒(1)的一端顶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杆(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背部创面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翻转组件(4)还包括第二转动座(23)、第一翻转板(24)、第三转动座(25)、第二翻转板(26)和第二齿块(27),所述滑动杆(22)顶部靠近所述移动盒(1)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滑动杆(22)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座(23),且所述第二转动座(23)位于所述限位槽顶部远离所述移动盒(1)的一端,所述第二转动座(23)转动连接有第一翻转板(24),所述第一翻转板(24)底部远离所述第二转动座(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座(25),所述第三转动座(25)转动连接有第二翻转板(26),且所述第二翻转板(26)与所述限位槽为间隙配合,所述限位槽内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齿块(27),且所述第二翻转板(26)远离所述第三转动座(25)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齿块(27)为挤压限位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背部创面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翻转组件(4)还包括转动盘(28)、固定杆(29)、带动片(30)、第二螺纹杆(31)、第一把手(32)和凹型插板(33),所述滑动杆(22)靠近所述移动盒(1)一端的内侧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侧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盘(28),所述转动盘(28)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9),所述转动盘(28)顶部设置有带动片(30),且所述带动片(30)两侧均开设有滑孔,且两个所述滑孔均与两个所述固定杆(29)的外侧为滑动连接设置,所述带动片(30)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31),且所述第二螺纹杆(31)顶部贯穿所述转动槽顶部,并与所述滑动杆(22)为螺纹连接设置,所述第二螺纹杆(31)位于所述滑动杆(22)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32),所述第一转动板(18)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插槽,所述转动槽两侧设置有凹型插板(33),且所述凹型插板(33)顶部与所述固定杆(29)为转动连接设置,所述凹型插板(33)底部与所述插槽为插接限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背部创面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翻转组件(4)还包括放置盒(34)、第三螺纹杆(35)、第二把手(36)、第四转动座(37)、承托垫(38)和第五转动座(39),所述滑动杆(22)远离所述移动盒(1)的一端设置有放置盒(34),所述放置盒(34)靠近所述滑动杆(22)的一端开设有滑动槽,且所述滑动杆(22)靠近所述放置盒(34)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槽为滑动连接设置,所述滑动槽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三螺纹杆(35),所述第三螺纹杆(35)与所述滑动杆(22)为螺纹连接设置,所述第三螺纹杆(35)的一侧贯穿所述滑动槽侧壁并延伸至所述放置盒(34)外侧,所述第三螺纹杆(35)位于所述放置盒(34)外侧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36),所述放置盒(34)远离所述第二把手(3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动座(3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云茜罗旭芳韩军涛周琴赵德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