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测绘装置,尤其是涉及bim工程测绘装置。
技术介绍
1、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bim的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以及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该信息库不仅包含描述建筑物构件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及状态信息,还包含了非构件对象的状态信息,如空间、运动行为,借助这个包含建筑工程信息的三维模型,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信息集成化程度,从而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利益方提供了一个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平台,bim技术中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是依靠测绘装置收集完成的。
2、现有的测绘装置通常包括测量机构和支撑架,测量机构安装在支撑架上,使用时,将支撑架撑开,支撑架底部支脚尖端插入沙土中稳定装置,进行测绘。但是面对坚固的混凝土地面,支脚尖端不利于装置的放置稳定性,且支撑架收纳后,支脚尖端也容易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或至少缓解现有bim测绘装置通过支架底部的尖端插入软土中进行固定,当需要在坚硬地面上固定时,由于尖端与地面接触面小,导致支撑架支撑不稳定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bim工程测绘装置,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上表面上安装有测绘仪,支撑座下表面周侧等距设置有三个支撑结构,三个支撑结构均与支撑座转动连接,支撑结构底端设有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包括支撑结构底端上开设的容纳槽,容纳槽两侧侧壁上均开设有滑孔,容纳槽内腔中内嵌有防滑
4、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当用户需要将测绘仪架设在硬质地面上进行测绘时,可沿滑孔向下滑动连接轴,带动容纳槽内腔中的防滑板下移,直至防滑板两侧的滑块从两个限位板之间的间隙内部脱离,此时用户即可环绕连接轴转动防滑板至与支撑板垂直,然后通过夹持螺母使防滑板与支撑板相对固定,通过防滑板从底部对支撑结构进行支撑,增加支撑结构底部与地面的接触面,从而使支撑结构支撑更加稳定,当用户需要将测绘仪架设在软质地面上进行测绘时,可转动防滑板使防滑板与支撑板相互平行,然后向上滑动防滑板,直至防滑板两侧延伸形成的滑块顶端内嵌至两个限位板之间的间隙内部,通过限位板和滑块限位,防止防滑板与支撑板相对站东,然后用户螺紧夹持螺母对防滑板进行固定,即可将尖刺部插入软质地面内部,对支撑结构进行支撑,尽量避免了现有bim测绘装置通过支架底部的尖端插入软土中进行固定,当需要在坚硬地面上固定时,由于尖端与地面接触面小,导致支撑架支撑不稳定的问题。
5、可选的,支撑结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支撑座底部的连接座,连接座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支撑杆之间设有支撑板,支撑板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连接环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个支撑杆上并与支撑杆滑动连接,容纳槽开设于支撑板远离连接座的一端上。
6、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时,可向上或向下滑动支撑板,调节支撑结构的整体长度,适应不同身高的用户通过测绘仪进行测绘工作。
7、可选的,支撑板两侧均开设有呈半圆状结构的导向槽,两个支撑杆相邻一侧分别内嵌于导向槽内腔中,支撑杆通过导向槽与支撑板滑动连接。
8、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设置导向槽用于对支撑杆进行限位和导向工作,尽量避免支撑杆和支撑板产生相对转动,导致支撑结构支撑不稳定的问题。
9、可选的,连接环侧壁上穿设有限位栓,限位栓与连接环相螺接,限位栓位于连接环内部的一端与支撑杆外表面相抵接。
10、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当用户将支撑结构调节至合适的高度后,可向连接环内部螺动限位栓,通过限位栓挤压支撑杆,增加支撑杆与连接环之间的摩擦力,使支撑板和支撑杆相对固定。
11、可选的,容纳槽的内腔高度不小于防滑板和尖刺部的总长度。
12、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用户在测绘完毕后,可沿容纳槽向上滑动防滑板,使防滑板顶部与容纳槽内腔顶壁贴合,此时尖刺部完全内嵌至容纳槽内腔中,尽量避免尖刺部外露,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13、可选的,限位导向组件包括滑孔两侧的容纳槽内壁上固定连接的限位板,还包括防滑板两侧侧壁向外延伸形成的滑块,滑块的厚度等于两个限位板之间的间距。
14、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当用户需测绘仪架设在软质地面上时,可转动防滑板使防滑板与支撑板相互平行,然后向上滑动防滑板,直至防滑板两侧延伸形成的滑块内嵌至两个限位板之间的间隙内部,对防滑板进行限位,尽量避免在将尖刺部插入软质地面时,防滑板与支撑板之间产生相对转动。
15、可选的,尖刺部呈圆锥状结构,尖刺部直径较大的一端与防滑板底端固定连接。
16、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将尖刺部设置成圆锥状结构,且尖刺部直径较大的一端与防滑板底端固定连接,方便将尖刺部插入软质地面内部。
17、综上所述,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
18、1.本申请通过容纳槽、防滑板、连接轴、夹持螺母和尖刺部等结构间的配合设置,当用户在硬质地面上架设测绘仪时,可转动防滑板与支撑板垂直后,通过螺紧夹持螺母进行固定,此时依靠防滑板与地面形成大面积的支撑,提高支撑稳定性,在软质地面时调节防滑板角度后通过尖刺部进行支撑,尽量避免了现有bim测绘装置通过支架底部的尖端插入软土中进行固定,当需要在坚硬地面上固定时,由于尖端与地面接触面小,导致支撑架支撑不稳定的问题。
19、2、容纳槽的内腔高度不小于防滑板和尖刺部的总长度,用户在测绘完毕后,可沿容纳槽向上滑动防滑板,使防滑板顶部与容纳槽内腔顶壁贴合,此时尖刺部完全内嵌至容纳槽内腔中,尽量避免尖刺部外露,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BIM工程测绘装置,包括支撑座(1),所述支撑座(1)上表面上安装有测绘仪(2),所述支撑座(1)下表面周侧等距设置有三个支撑结构,三个所述支撑结构均与所述支撑座(1)转动连接,所述支撑结构底端设有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所述支撑结构底端上开设的容纳槽(9),所述容纳槽(9)两侧侧壁上均开设有滑孔(10),所述容纳槽(9)内腔中内嵌有防滑板(12),所述防滑板(12)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4),所述连接轴(14)远离所述防滑板(12)的一端通过所述滑孔(10)贯穿所述容纳槽(9)侧壁并与所述容纳槽(9)侧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轴(14)位于所述滑孔(10)外部的一端上螺接有夹持螺母(15),所述容纳槽(9)内侧壁和所述防滑板(12)两侧均设有限位导向组件,所述防滑板(12)远离所述连接轴(14)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尖刺部(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IM工程测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座(1)底部的连接座(3),所述连接座(3)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4),两个所述支撑杆(4)之间设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BIM工程测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两侧均开设有呈半圆状结构的导向槽(8),两个所述支撑杆(4)相邻一侧分别内嵌于所述导向槽(8)内腔中,所述支撑杆(4)通过所述导向槽(8)与所述支撑板(5)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BIM工程测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6)侧壁上穿设有限位栓(7),所述限位栓(7)与所述连接环(6)相螺接,所述限位栓(7)位于所述连接环(6)内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4)外表面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IM工程测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9)的内腔高度不小于所述防滑板(12)和所述尖刺部(16)的总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BIM工程测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导向组件包括所述滑孔(10)两侧的所述容纳槽(9)内壁上固定连接的限位板(11),还包括所述防滑板(12)两侧侧壁向外延伸形成的滑块(13),所述滑块(13)的厚度等于两个所述限位板(11)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IM工程测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刺部(16)呈圆锥状结构,所述尖刺部(16)直径较大的一端与防滑板(12)底端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bim工程测绘装置,包括支撑座(1),所述支撑座(1)上表面上安装有测绘仪(2),所述支撑座(1)下表面周侧等距设置有三个支撑结构,三个所述支撑结构均与所述支撑座(1)转动连接,所述支撑结构底端设有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所述支撑结构底端上开设的容纳槽(9),所述容纳槽(9)两侧侧壁上均开设有滑孔(10),所述容纳槽(9)内腔中内嵌有防滑板(12),所述防滑板(12)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4),所述连接轴(14)远离所述防滑板(12)的一端通过所述滑孔(10)贯穿所述容纳槽(9)侧壁并与所述容纳槽(9)侧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轴(14)位于所述滑孔(10)外部的一端上螺接有夹持螺母(15),所述容纳槽(9)内侧壁和所述防滑板(12)两侧均设有限位导向组件,所述防滑板(12)远离所述连接轴(14)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尖刺部(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im工程测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座(1)底部的连接座(3),所述连接座(3)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4),两个所述支撑杆(4)之间设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6),所述连接环(6)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支撑杆(4)上并与所述支撑杆(4)滑动连接,所述容纳槽(9)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