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尤其涉及一种堆叠式高精度可变增益放大器核心电路。
技术介绍
1、在无线通信技术需求的推动下,应用于高数据传输速率的毫米波通信系统中的收发机快速发展。在毫米波信号传输过程中,受自由空间传输损耗的影响,发射机发射的毫米波信号功率最终到达接收机端时变化较大,为了满足不同通信距离下,接收机都能处于最优的工作状态,需要有很大的增益调节:在输入信号过大时降低增益避免时信号出现压缩失真,在输入信号过小时提高增益,满足基带电路最小信号幅度要求,减小误码率。由此可见,可变增益放大器性能直接决定了整个接收机系统的性能。由于以上原因,在通信及雷达系统规划中,对可变增益放大器的要求较高,需同时满足宽带、低功耗、高精度、大动态范围、高增益、低相位误差和高线性度等性能要求。根据文献检索,目前很多可变增益放大器尚不能满足上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堆叠式高精度可变增益放大器,以解决可变增益放大器不能满足宽带、低功耗、高精度、大动态范围、高增益、低相位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堆叠式高精度可变增益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该放大器包括增益细调单元(100)、增益粗调单元(200)、电容中和共源放大电路(300)和增益精度补偿电路(400),所述增益细调单元(100)、增益粗调单元(200)、电容中和共源放大电路(300)通过堆叠形式串联在一起,增益精度补偿电路(400)并联在电容中和共源放大电路(300)输入端;在增益细调单元(100)与增益粗调单元(200)之间以及增益粗调单元(200)与电容中和共源放大电路(300)之间分别串联有耦合电感,用以提高放大器的增益和共模稳定性,该放大器的输入端为正输入端(Vin+)和负输入端(Vin-)。
2.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堆叠式高精度可变增益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该放大器包括增益细调单元(100)、增益粗调单元(200)、电容中和共源放大电路(300)和增益精度补偿电路(400),所述增益细调单元(100)、增益粗调单元(200)、电容中和共源放大电路(300)通过堆叠形式串联在一起,增益精度补偿电路(400)并联在电容中和共源放大电路(300)输入端;在增益细调单元(100)与增益粗调单元(200)之间以及增益粗调单元(200)与电容中和共源放大电路(300)之间分别串联有耦合电感,用以提高放大器的增益和共模稳定性,该放大器的输入端为正输入端(vin+)和负输入端(v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式高精度可变增益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细调单元(100)中,第九晶体管(m9)、第十晶体管(m10)、第十一晶体管(m11)和第十二晶体管(m12)是四组尺寸完全相同的晶体管,通过外部控制尺寸大小可以调节,第十三晶体管(m13)和第十四晶体管(m14)是固定尺寸晶体管;第九晶体管(m9)、第十二晶体管(m12)和第十三晶体管(m13)的漏极相连;第十晶体管(m10)、第十一晶体管(m11)和第十四晶体管(m14)的漏极相连;第九晶体管(m9)、第十晶体管(m10)和第十三晶体管(m13)的源极相连;第十一晶体管(m11)、第十二晶体管(m12)和第十四晶体管(m14)的源极相连;第十晶体管(m10)的栅极连接第一反相器输出端,第一反相器输入端与第九晶体管(m9)栅极和第二外部控制电压ct2<3:0>相连;第十二晶体管(m12)的栅极连接第二反相器输出端,第二反相器输入端与第十一晶体管(m11)栅极和第二外部控制电压ct2<3:0>相连;增益细调单元(100)的第一端口(a)和第二端口(b)并联有增益精度补偿电路(400),用以进行更精细的增益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叠式高精度可变增益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四组尺寸完全相同的晶体管,通过外部控制有5种尺寸大小可以调节,尺寸比例为1:0.794:0.631:0.501:0.39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式高精度可变增益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粗调单元(200)中,第三晶体管(m3)、第四晶体管(m4)、第五晶体管(m5)和第六晶体管(m6)是四组尺寸完全相同的晶体管,通过外部控制尺寸大小可以调节,第七晶体管(m7)和第八晶体管(m8)是固定尺寸晶体管;第三晶体管(m3)、第六晶体管(m6)和第七晶体管(m7)的漏极相连;第四晶体管(m4)、第五晶体...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