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海绵城市技术雨水利用人行道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6090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技术雨水利用人行道路,涉及海绵城市技术领域,该海绵城市的雨水利用人行道路,包括混凝土基层,混凝土基层的上方对应人行道路两侧的位置设置有连续的路堤墙,混凝土基层上位于两侧路堤墙之间的位置且沿着混凝土基层的方向设置有连续的隔墙,混凝土基层上位于相邻隔墙之间的位置以及隔墙与路堤墙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竖直的围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混凝土基层、路堤墙、隔墙和围挡,透水路面层下渗的雨水蓄积在混凝土基层、路堤墙、隔墙和围挡之间,形成众多蓄水井,可以储蓄大量的雨水,相当于城市增加了湖泊河流,提高大气水循环和雨水重新利用率,解决了目前城市的人行道路不具备雨水重新利用功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具体为一种基于海绵城市技术雨水利用人行道路


技术介绍

1、城市人行道路是供行人行走的道路,通常设在机动车道的两侧,一般情况下,除了公共交通上的人行道路,小区、学校、公园内部供行人行走的道路也称之为人行道路。目前城市的人行道路的路面直接铺设在泥土基层上,具有渗水能力的路面在下雨天雨水可以直接下渗进入泥土中,不具备雨水重新利用功能。现如今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海绵城市,提高道路的吸水、蓄水、渗水、净水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技术雨水利用人行道路。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海绵城市技术雨水利用人行道路,解决了目前城市人行道路不具备雨水重新利用功能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海绵城市技术雨水利用人行道路,包括混凝土基层,所述混凝土基层的上方对应人行道路两侧的位置设置有连续的路堤墙,所述混凝土基层上位于两侧路堤墙之间的位置且沿着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海绵城市技术雨水利用人行道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基层(1),所述混凝土基层(1)的上方对应人行道路两侧的位置设置有连续的路堤墙(2),所述混凝土基层(1)上位于两侧路堤墙(2)之间的位置且沿着混凝土基层(1)的方向设置有连续的隔墙(3),所述混凝土基层(1)上位于相邻隔墙(3)之间的位置以及隔墙(3)与路堤墙(2)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竖直的围挡(4),所述围挡(4)与混凝土基层(1)的方向垂直,所述围挡(4)顶部设置有溢流槽(401),所述路堤墙(2)与隔墙(3)上与溢流槽(401)同等高度的位置处设置有溢流孔(231),所述围挡(4)、隔墙(3)和路堤墙(2)上设置有与混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海绵城市技术雨水利用人行道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基层(1),所述混凝土基层(1)的上方对应人行道路两侧的位置设置有连续的路堤墙(2),所述混凝土基层(1)上位于两侧路堤墙(2)之间的位置且沿着混凝土基层(1)的方向设置有连续的隔墙(3),所述混凝土基层(1)上位于相邻隔墙(3)之间的位置以及隔墙(3)与路堤墙(2)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竖直的围挡(4),所述围挡(4)与混凝土基层(1)的方向垂直,所述围挡(4)顶部设置有溢流槽(401),所述路堤墙(2)与隔墙(3)上与溢流槽(401)同等高度的位置处设置有溢流孔(231),所述围挡(4)、隔墙(3)和路堤墙(2)上设置有与混凝土基层(1)方向垂直的横梁(5),所述横梁(5)上方设置有支撑框架(6),且路堤墙(2)、隔墙(3)、围挡(4)和横梁(5)均支撑在支撑框架(6)的底部,所述路堤墙(2)上位于支撑框架(6)两侧的位置设置有路牙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超郝峻峰徐建李茜汪家送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