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钻爆施工,具体涉及一种隧道钻爆超欠挖控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在隧道钻爆施工过程中,每完成一次钻爆后都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爆破出渣,然后需要在爆破形成的岩壁设置初支层,利用初支层对岩壁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岩壁可能因松动、水土流失、风化等情况而导致隧道坍塌。当在隧道内设置初支层后,才能在隧道内完成后一阶段的爆破钻孔。目前爆破钻孔一般是由凿岩台车完成,在凿岩台车钻孔过程中,由于凿岩台车自身结构限制、隧道内养护层的尺寸限制以及凿岩台车钻臂安全距离等因素,使得钻杆无法沿着隧道轮廓线水平切入施工,钻杆钻孔时,周边眼必然会有一定的外插角,外插角的大小将直接影响超欠挖大小,特别是在出现较大超挖时,会严重影响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并增大施工成本,因此在保证施工能够顺利进行的条件下,需要合理减小外插角的大小。
2、为了减小隧道施工的外插角大小,现有技术中对钻孔方法以及钻孔设备进行了改进,例如公开号为cn114183159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折叠推进梁结构的隧道超欠挖控制系统,通过设置液压驱动以及折叠梁的结构对钻杆进行弯曲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钻爆超欠挖控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钻爆超欠挖控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期支护层厚度为D,初喷层厚度H,其中H=(1/4~1/2)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钻爆超欠挖控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形成初喷层以及步骤二中形成二次喷锚层时时,均采用机械湿喷工艺形成所述的初喷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钻爆超欠挖控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形成初喷层时,初喷层的外侧形成沿着隧道长度方向等距离排列的凸起带,所述凸起带的最大厚度为1~1.5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钻爆超欠挖控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钻爆超欠挖控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期支护层厚度为d,初喷层厚度h,其中h=(1/4~1/2)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钻爆超欠挖控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形成初喷层以及步骤二中形成二次喷锚层时时,均采用机械湿喷工艺形成所述的初喷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钻爆超欠挖控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形成初喷层时,初喷层的外侧形成沿着隧道长度方向等距离排列的凸起带,所述凸起带的最大厚度为1~1.5cm,相邻凸起带之间的间距为10~50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钻爆超欠挖控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带的横截面呈弧形、正弦形或者波浪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钻爆超欠挖控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的转臂与初支层之间安全距离为10~20cm,掌子面上周边眼的外插角起眼位置位于掌子面的外轮廓线上。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坤,李久红,赵新祥,张锐,高兴,田永强,柯航,郭强栋,邓淋壕,陈耀伟,吴代顺,郭宽勇,曾渔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中环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