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湖滨带生态减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5392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4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湖滨带生态减污装置,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包括护坡板和生态减污模块,多个所述生态减污模块均相抵设置于护坡板的上表面,所述护坡板远离生态减污模块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且与多个所述生态减污模块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生态减污模块靠近护坡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转动设置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两端均螺纹套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穿过对应的通孔并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靠近滑块的一侧与第一凹槽的内壁相抵触;所述生态减污模块的上表面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本技术能够对污染严重的模块进行单独更换,保证装置的减污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环境治理,具体涉及一种湖滨带生态减污装置


技术介绍

1、湖滨带又称湖滨水-陆交错带,是湖泊流域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间的缓冲带,缓冲带以湖泊水环境保护为目标,以生态修复与人工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修复和保护。

2、其中,公告号cn217077116u公开了一种湖滨带生态减污装置,涉及环境治理
,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陡坡、窄缓冲带水体环境的生态减污结构。该湖滨带生态减污装置包括布置在湖滨带陆向辐射区域上的净化组件,净化组件由下向上依次设置有承托层、填料层和植土层;填料层包括第一填料、第二填料和第三填料,第一填料、第二填料和第三填料中的任意一种填料的体积占比为0.22~0.44之间;植土层能用于种植植物。上下立体布置的多层结构形成了净化组件,位于填料层内的多种不同的填料可以实现对水中的氨氮、磷酸盐等物质的吸附和净化处理,该技术方案中仍存在缺陷:

3、该技术方案中的生态减污装置为一体式设计,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同位置的污染程度不同,因此一体式的设计给后续装置的维护工作带来较多的不便。

<br/>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湖滨带生态减污装置,包括护坡板(1)和生态减污模块(2),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生态减污模块(2)均相抵设置于护坡板(1)的上表面,所述护坡板(1)远离生态减污模块(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且与多个所述生态减污模块(2)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生态减污模块(2)靠近护坡板(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转动设置有双向丝杆(5),所述双向丝杆(5)的两端均螺纹套接有滑块(3),所述滑块(3)的一端穿过对应的通孔并固定连接有挡块(4),所述挡块(4)靠近滑块(3)的一侧与第一凹槽的内壁相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湖滨带生态减污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湖滨带生态减污装置,包括护坡板(1)和生态减污模块(2),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生态减污模块(2)均相抵设置于护坡板(1)的上表面,所述护坡板(1)远离生态减污模块(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且与多个所述生态减污模块(2)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生态减污模块(2)靠近护坡板(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转动设置有双向丝杆(5),所述双向丝杆(5)的两端均螺纹套接有滑块(3),所述滑块(3)的一端穿过对应的通孔并固定连接有挡块(4),所述挡块(4)靠近滑块(3)的一侧与第一凹槽的内壁相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湖滨带生态减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锥齿轮(6)和第二锥齿轮(8),所述第一锥齿轮(6)固定套接于双向丝杆(5)靠近传动杆(7)的一端,所述第二锥齿轮(8)固定套接于传动杆(7)靠近双向丝杆(5)的一端,所述第一锥齿轮(6)与第二锥齿轮(8)啮合连接。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能琴武孔焕郭艳波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