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拉伸变色柔性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45049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伸变色柔性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拉伸变色柔性织物为三层结构,从下到上依次包括柔性织物基底层、聚合物涂布层和变色液晶高分子材料层,柔性织物基底层与聚合物涂布层通过网络互锁的物理连接,聚合物涂布层和变色液晶高分子材料层通过硅烷偶联剂共价键化学连接,所述拉伸变色柔性织物在外力拉伸下实现动态变色。手性液晶高分子前驱体溶液中添加了纳米掺杂剂,纳米掺杂剂协助液晶单体分子自组装,并最终得到高饱和度的结构色。结合手性液晶高分子材料拉伸变色特点实现了可拉伸变色的柔性织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拉伸变色柔性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人类文明发展纺织印染技术对织物进行着色已有千年的历史,其中颜色主要是通过引入染料来产生,由于染料的颜色来自于化学物质对光的吸收,故可称之为化学染色。化学染色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渐褪色,难以长久保持鲜艳的色彩,此外,纺织印染过程中产生大量难以降解的染料残留,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迫切需要发展一种绿色环保的织物染色技术。近年来,结构色材料作为一种用于纺织印染的新技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结构色是利用微米或者纳米尺度的微结构(薄膜,光栅,光子晶体等)对自然光的调控作用,如折射、衍射、干涉散射等来产生颜色。结构色材料具有高饱和度、耐辐照、永不褪色、环境友好、受外界刺激能变色等特点与优势,能适用于各种涂层、印染相关的应用。

2、目前,制备结构色织物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由于织物本身的编织组织,其表面化学组成、纤维结构、浸润性各异,并且表面凹凸不平,这些因素都不利于长程周期性结构的形成,难以制备出高色彩饱和的结构色材料。其次,如何增强结构色材料在织物表面附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伸变色柔性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变色柔性织物为三层结构,从下到上依次包括柔性织物基底层、聚合物涂布层和变色液晶高分子材料层,柔性织物基底层与聚合物涂布层通过网络互锁的物理连接,聚合物涂布层和变色液晶高分子材料层通过硅烷偶联剂共价键化学连接,所述拉伸变色柔性织物在外力拉伸下实现动态变色。

2.如权利要求1中的所述拉伸变色柔性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液晶高分子材料层中具有液晶分子自组装形成长程有序的一维胆甾相光子晶体或三维蓝相光子晶体;

3.如权利要求1中的所述拉伸变色柔性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液晶高分子材料的厚度为5μm~50μm,所述聚合物涂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伸变色柔性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变色柔性织物为三层结构,从下到上依次包括柔性织物基底层、聚合物涂布层和变色液晶高分子材料层,柔性织物基底层与聚合物涂布层通过网络互锁的物理连接,聚合物涂布层和变色液晶高分子材料层通过硅烷偶联剂共价键化学连接,所述拉伸变色柔性织物在外力拉伸下实现动态变色。

2.如权利要求1中的所述拉伸变色柔性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液晶高分子材料层中具有液晶分子自组装形成长程有序的一维胆甾相光子晶体或三维蓝相光子晶体;

3.如权利要求1中的所述拉伸变色柔性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液晶高分子材料的厚度为5μm~50μm,所述聚合物涂布层的厚度为10μm~1000μm。

4.权利要求1中的所述拉伸变色柔性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权利要求4中的所述拉伸变色柔性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硅烷偶联剂为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或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6.权利要求4中的所述拉伸变色柔性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玲杨言昭封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