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快速灭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4200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快速灭菌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为了解决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灭菌装置,针对医疗器械不导电区域灭菌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以下技术方案:其包括底座、上盖、腔室和腔室外壳,上盖设置在腔室外壳的顶部,腔室设置在腔室外壳内,腔室外壳设置在底座上;仓室内设置有正极和负极,正极包括待灭菌器械和设置于仓室内部上侧的镂空电极;脉冲电源、正极和负极组成放电回路,脉冲电源在正极处产生的脉冲能量将仓室内部的大气压放电工作气体电离以对待灭菌器械进行灭菌。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上盖镂空电极、腔室镂空电极和将内窥镜作为正电极能够使医疗器械不导电区域电离出灭菌等离子体实现高效灭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快速灭菌装置


技术介绍

1、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是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些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如内窥镜、止血夹等都需要按照标准进行严格彻底的灭菌。

2、医疗器械的灭菌方法较多,对于致病微生物灭活的常规方式,传统压力蒸汽等湿热灭菌方式温度较高,大约在121.3℃左右,无法对不耐高温的医疗器械进行灭菌,且该方法的灭菌周期长,约15-30分钟,无法满足医院对于医疗器械的高效率灭菌的需求,而采用环氧乙烷灭菌的方式,其杀菌效果受温度和相对湿度影响较大,同时环氧乙烷易燃、易爆,且对人有毒,所以必须在密闭的环氧乙烷灭菌器内进行。环氧乙烷灭菌程序需包括预热、预湿、抽真空、通入气化环氧乙烷达到预定浓度、维持灭菌时间、清除灭菌柜内环氧乙烷气体、解析以去除灭菌物品内环氧乙烷的残留。另一方面,环氧乙烷灭菌后需要通风才可使用,一般是24小时。因此使用环氧乙烷灭菌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且过程较为繁琐,同样无法满足医院对于医疗器械的快速、高效的灭菌需求。

3、当前最具优势且较普及的医疗器械低温消毒灭菌方式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快速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仓室(1)和底座(2),仓室(1)设置在底座(2)上,底座(2)上设置有供大气压放电工作气体通行的进气口和排气口,仓室(1)的底部分别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快速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仓室(1)包括上盖(11)、腔室(12)和腔室外壳(13),上盖(11)设置在腔室外壳(13)的顶部,腔室(12)设置在腔室外壳(13)内,所述镂空电极包括腔室镂空电极(14)和上盖镂空电极(111),所述腔室镂空电极(14)设置于腔室(12)的内部上侧,所述上盖镂空电极(111)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快速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仓室(1)和底座(2),仓室(1)设置在底座(2)上,底座(2)上设置有供大气压放电工作气体通行的进气口和排气口,仓室(1)的底部分别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快速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仓室(1)包括上盖(11)、腔室(12)和腔室外壳(13),上盖(11)设置在腔室外壳(13)的顶部,腔室(12)设置在腔室外壳(13)内,所述镂空电极包括腔室镂空电极(14)和上盖镂空电极(111),所述腔室镂空电极(14)设置于腔室(12)的内部上侧,所述上盖镂空电极(111)设置于上盖(11)的内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快速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12)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121)、第二腔室(122)和第三腔室(123),第一腔室(121)的底部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第二腔室(122)的底部与所述排气口连通,第三腔室(123)位于第一腔室(121)和第二腔室(122)的顶部,其中,第一腔室(121)用于容纳所述待灭菌器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快速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灭菌器械为硬式内窥镜,所述第一腔室(121)的形状为针对硬式内窥镜的直线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快速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灭菌器械为软式内窥镜,所述第一腔室(121)的形状为针对软式内窥镜的螺旋曲线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成东屈攀
申请(专利权)人:邦士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