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流量大气颗粒物采样器的切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3533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大流量大气颗粒物采样器的切割器,其包括有两级以上分离装置,包括将大于目标粒径颗粒物进行分离的第一级分离装置,以及将分离目标颗粒物进行分离的第二次分离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切割器通过两次分离装置进行分离颗粒物,其结构简单,准确率高,维护方便。用材一般,无特殊加工和装配要求,极易推广应用,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流量大气颗粒物的釆样器,尤其是指釆样器上使用的切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生产使用的大流量釆样器大都用于测量大气总悬浮(TSP)颗 粒物,PM5、 PM2.5型釆样器只在科学研究和教学单位开始应用,不久也将成 为国家监控标准。国外美国安德森公司早在80年代就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带有 PM10切割功能的釆样器,至今仍在生产。由于它具有整机体积大,结构十分 复杂,工艺要求高,不易加工生产,造价高,售价贵,操作和运输不便以及维 护难等不足,只有少数科研教学单位使用,难以推广,但是,如果在新一代釆 样器PMIO、 PM5、 PM2.5等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也是也不能实现的,因为目前淘 汰如此大型的设备,成本太高,而且也是资源的浪费,但是,它们具有相同规 格的滤膜和固定滤膜的压框。滤膜大小为250x 200mm,底座尺寸为310 x 242, 安装固定空位为228 x 190mm。可利用空间为320 x 250 x 80mm。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大流量大气颗 粒物采样器的切割器,通过两次分离装置进行分离颗粒物,其结构简单,准确 率高,维护方便。为达到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大流量 大气颗粒物釆样器的切割器,其包括有两级以上分离装置,包括将大于目标粒 径颗粒物进行分离的第一级分离装置,以及将分离目标颗粒物进行分离的第二 次分离装置。所述的第一级分离装置包括配合连接的冲击孔板及第一冲击板,且冲击孔 板与第 一冲击板之间设有密封装置。所述的第二级分离装置包括配合连接的第一冲击板及第二冲击板,且第一 冲击板与第二冲击板之间设有密封装置。所述的密封装置为防漏气胶圈。所述冲击孔板上设有放射状的一排以上冲击孔。所述的冲击孔共设有4排30个。所述第一冲击板上设有放射状一个以上的通槽或一排以上冲击孔。 所述通槽为长方形的槽,共设有8个,或者设有8排28个冲击孔。 所述的第二冲击板上均设有一个以上冲击条。在所述第一冲击板和第二冲击板的冲击收集区需涂上硅油或凡士林层。 本专利技术达到的技术效果如下1、 结构合理紧凑,造型美观,由冲击孔板、第一冲击板、第二冲击板II和 底座组成,通过连接螺栓、螺钉和固定螺栓组装成一体,维修方便。2、 两级分离,先由第一分离级将大于目标粒径的颗粒物截留在第一冲击板 上,而后进入第二分离级进行目标粒径颗粒物的分离,把尚存其中的大于目标 粒径颗粒物被第二冲击板截留,只符合分离目标粒径的颗粒物通过第二冲击板 间隙进入下面的滤膜被收集,使分离准确性高,稳定性好。3、 体积小(安装尺寸310 x 242 x 58mm),使用空间与现有大流量采样器 相容,用材一般,无特殊加工和装配要求,极易推广应用,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4、 为防止反弹造成干扰,在第一冲击板和第二冲击板的冲击收集区涂上硅 油或凡士林层。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切割器的第一面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的主视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图5为图3的B-B向剖视图6为图1上的冲击孔板结构示意图7为图6的背面结构示意图8为第一种第一冲击板的结构示意图9为图8的背面结构示意图IO为图1上的第二冲击板结构示意图11为图IO的背面结构示意图12为图1的底座结构示意图13为图12背面的结构示意图14为第二种第一冲击板的结构示意图15为图14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l-图5所示,为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大流量大气颗粒物釆样器的切割器20,包括有两级以上分离装置,包括将大于目标粒径颗粒物进行分离的第一级分离装置,以及将分离目标颗粒物进行分离的第二次分离装置。第一级分离装置包括配合连接的冲击孔板1及第一冲击板3,且冲击孔板1与第一冲击板3之间设有密封装置。本实施例中,密封装置采用防漏气胶圈2。其主要作用为截留大部分大于本分离目标粒径的颗粒物,其余的进入第二级实现目标粒径分离,第二级分离装置包括配合连接的第一冲击板3及第二冲击板4,且第一冲击板3与第二冲击板4之间设有密封装置。本实施例中,密封装置也同样采用防漏气胶圈2。大于分离目标粒径颗粒物被第二冲击板4截留,而分离目标粒径范围内的颗粒物则被收集在其下的滤膜上,实现目标粒径颗粒物的采集。第二冲击板4的四个角上设有四个孔,铆上四个连接螺栓8,再加上密封胶圈2后,由四个螺钉将第二冲击板4和底座5 (参见图12、图13)连接在一起。随后,将第一冲击板3加上密封胶圈2后,装在第二冲击板4上,由四个连接螺栓8定位。在第一冲击板3的两侧设有两个定位桩6保证与冲击孔板1装配位置准确。最后将第一冲击孔板1加上密封圈2后,装在第一冲击板3上,用四个固定螺栓7将冲击孔板1、第一冲击板3、第二冲击板4和底座5组装成一个整体,冲击孔板l、第一冲击板3、第二冲击板4的冲击孔(槽)和冲击收集区是错位的,其角度为45度。由于本专利技术是用整体结构尺寸相同的切割器结构实现不同粒径段颗粒物的分离。由于构成不同粒径段的切割器,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不同,其冲击惯性是不同的。如图6-图15所示,本实施例以目前的PMIO、 PM5、 PM2.5型为例,通过调整冲击孔板l、第一冲击板3以及第二冲击板4上的孔槽以及冲击条,来实现不同粒径的颗粒物进行分离。下面结合表1进行不同粒径段切割器上孔数、孔径以及冲击距离的设置情况<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表1 (单位mm)如图6-图7所示,为PMIO、 PM5或PM2.5型釆样器上的冲击孔板1上开设冲击孔ll的情况,共设有放射状的4排30个冲击孔11, PM10冲击孔11孔径为0 13.8,冲击距离为12, PM5型冲击孔11孔径为0 8.5,冲击距离为11,PM2.5冲击孔11孔径为0 4.8,冲击距离为11。当然,根据实际上颗粒物粒径的大小,适当调整冲击孔的排数和冲击孔的个数。如图8-图9所示,为PM10型第一冲击板3上开设通槽的情况,由于PMIO型粒径大、冲击力大,为了使颗粒物顺利通过第一次分离装置,在第一冲击板3上釆用通槽31的结构,通槽31共设有四个120 x 10mm及四个80x 10mm。再参照图14-图15所示,为PM5或PM2.5型第一冲击板3,的结构示意图,该结构釆用冲击孔11的形式取代了通槽的形式。第一冲击板3,呈放射状分布,设有8排凹槽31',凹槽31'内再开设有28个贯通的冲击孔311,中心设有一个冲击孔311,所以,第一冲击板3,共设有29个冲击孔311。其中,PM5型的冲击孔311尺寸为0 8.5, PM2.5型的冲击孔311尺寸为0 4.8,距离为8.5。当然,在实际应用时,根据粒径不同,上述第一冲击板3上是否开始通槽31还是冲击孔311时,还根据需要适当调整,上述数据是专利技术人是经过试验得出最佳效果值,不是唯一的结构。另,如图10及图11所示,第二冲击板4上呈放射状分布有IO个冲击条41。可适用于PMIO、 PM5或PM2.5型釆样器任一种型号。由于本设计结构紧凑,体积小,可利用空间有限,为防止和消除第一冲击、第二冲击板上的颗粒反弹造成干扰,工作时,需在第一冲击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大流量大气颗粒物采样器的切割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两级以上分离装置,包括将大于目标粒径颗粒物进行分离的第一级分离装置,以及将分离目标颗粒物进行分离的第二次分离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流量大气颗粒物采样器的切割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两级以上分离装置,包括将大于目标粒径颗粒物进行分离的第一级分离装置,以及将分离目标颗粒物进行分离的第二次分离装置。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大流量大气颗粒物釆样器的切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级分离装置包括相配合连接的冲击孔板及第一冲击板,且冲击孔板 与第一冲击板之间设有密封装置。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流量大气颗粒物釆样器的切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级分离装置包括配合连接的第一冲击板及第二冲击板,且第一冲击 板与第二冲击板之间设有密封装置。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大流量大气颗粒物釆样器的切割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密封装置为防漏气胶圈。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流量大气颗粒物釆样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虹杰陈仲泉李前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天虹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