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三维液冷均温板的高效水冷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3424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2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三维液冷均温板的高效水冷交换器,包括底板和散热部,所述散热部焊接在底板上表面,所述散热部包括多个散热板,所述散热板表面均布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倾斜设置,所述散热板的另一侧壁均布开设有多个第一切槽,所述第一切槽倾斜设置,所述散热板四角均开设有定位孔,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板反向贴合焊接,本技术通过底板吸热将电路板上的热量导出,防止电路板在工作时因温度过高造成损坏,通过进水管向散热腔内通入冷却水,冷却水流入到散热部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内带走热量,升温后的冷却水回流到散热腔内通过出水孔以及出水管及时排出,经过多个流道循环散热,散热效果好,散热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冷散热,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三维液冷均温板的高效水冷交换器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子芯片热流密度的不断增大以及功率需求的增高,传统的风冷技术已无法满足高度集成化的电子芯片散热需求,液冷技术逐渐成为市场主流,目前的液冷技术包括直接冷却和间接冷却,直接冷却为在机箱内充满如氟化液等的绝缘液体直接与电子芯片接触散热,这种方式受绝缘液体的限制,成本高昂且不易维修,市场上应用较少。

2、间接冷却为在液冷板内部设液流通道,流体通过液冷板与电子芯片的接触导热带走热量,由于避免了流体与电子芯片的直接接触,间接冷却在现有液冷技术中更受欢迎,但是在液冷板内开设液流通道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不能很好地保证散热效率。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三维液冷均温板的高效水冷交换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三维液冷均温板的高效水冷交换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三维液冷均温板的高效水冷交换器,包括底板和散热部,所述散热部焊接在底板上表面,所述散热部包括多个散热板,所述散热板表面均布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倾斜设置,所述散热板的另一侧壁均布开设有多个第一切槽,所述第一切槽倾斜设置,所述散热板四角均开设有定位孔,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板反向贴合焊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板的多个散热孔相互垂直贴合压紧形成多个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板的四个定位孔相互贴合形成第三流道,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散热盖,所述散热盖表面开设有散热腔,所述散热盖的两个正对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进水孔和出水孔正对设置,所述进水孔和出水孔均与散热腔连通。

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中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底部四角均设置有定位柱,所述散热部的第三流道与定位柱配合卡接,所述散热部焊接在安装槽底部,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均与安装槽底部连通。

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腔与安装槽配合将散热部封闭,所述散热盖侧壁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正对进水孔设置,所述散热盖另一侧壁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正对出水孔设置,所述散热盖表面四角均开设有第二切槽,四个所述第二切槽底部均开设有沉头孔和第二销轴孔,所述沉头孔为锥形沉头。

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槽为方形槽,所述底板上表面开设有四个第一销轴孔。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孔结构为长条形孔。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孔与散热板的一侧壁夹角为45°,所述切槽与散热板的夹角为45°。

8、三有益效果

9、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应用三维液冷均温板的高效水冷交换器,本技术通过底板吸热将电路板上的热量导出,防止电路板在工作时因温度过高造成损坏,通过进水管向散热腔内通入冷却水,冷却水流入到散热部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内带走热量,可以使得从电路板上吸收来的热量及时冷却,升温后的冷却水回流到散热腔内通过出水孔以及出水管及时排出,散热效率高,通过巧妙的设计,简化了工艺流程,大大节约了复杂工艺带来的生产成本,而且形成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内壁光滑平整,有效防止液冷水从流道侧壁渗出,经过多个流道循环散热,散热效果好,散热效率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三维液冷均温板的高效水冷交换器,包括底板(1)和散热部(2),所述散热部(2)焊接在底板(1)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2)包括多个散热板(21),所述散热板(21)表面均布开设有多个散热孔(211),所述散热孔(211)倾斜设置,所述散热板(21)的另一侧壁均布开设有多个第一切槽(213),所述第一切槽(213)倾斜设置,所述散热板(21)四角均开设有定位孔(212),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板(21)反向贴合焊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板(21)的多个散热孔(211)相互垂直贴合压紧形成多个第一流道(3)和第二流道(4),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板(21)的四个定位孔(212)相互贴合形成第三流道(5),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散热盖(6),所述散热盖(6)表面开设有散热腔(61),所述散热盖(6)的两个正对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孔(62)和出水孔(63),所述进水孔(62)和出水孔(63)正对设置,所述进水孔(62)和出水孔(63)均与散热腔(6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三维液冷均温板的高效水冷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中部开设有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底部四角均设置有定位柱(12),所述散热部(2)的第三流道(5)与定位柱(12)配合卡接,所述散热部(2)焊接在安装槽(11)底部,所述第一流道(3)和第二流道(4)均与安装槽(11)底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三维液冷均温板的高效水冷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腔(61)与安装槽(11)配合将散热部(2)封闭,所述散热盖(6)侧壁固定连接有进水管(7),所述进水管(7)正对进水孔(62)设置,所述散热盖(6)另一侧壁固定连接有出水管(8),所述出水管(8)正对出水孔(63)设置,所述散热盖(6)表面四角均开设有第二切槽(66),四个所述第二切槽(66)底部均开设有沉头孔(64)和第二销轴孔(65),所述沉头孔(64)为锥形沉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三维液冷均温板的高效水冷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1)为方形槽,所述底板(1)上表面开设有四个第一销轴孔(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三维液冷均温板的高效水冷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表面开设有四个螺纹孔(14),四个所述螺纹孔(14)上端均开设有倒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三维液冷均温板的高效水冷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211)结构为长条形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三维液冷均温板的高效水冷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211)与散热板(21)的一侧壁夹角为45°,所述第一切槽(213)与散热板(21)的夹角为4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三维液冷均温板的高效水冷交换器,包括底板(1)和散热部(2),所述散热部(2)焊接在底板(1)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2)包括多个散热板(21),所述散热板(21)表面均布开设有多个散热孔(211),所述散热孔(211)倾斜设置,所述散热板(21)的另一侧壁均布开设有多个第一切槽(213),所述第一切槽(213)倾斜设置,所述散热板(21)四角均开设有定位孔(212),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板(21)反向贴合焊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板(21)的多个散热孔(211)相互垂直贴合压紧形成多个第一流道(3)和第二流道(4),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板(21)的四个定位孔(212)相互贴合形成第三流道(5),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散热盖(6),所述散热盖(6)表面开设有散热腔(61),所述散热盖(6)的两个正对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孔(62)和出水孔(63),所述进水孔(62)和出水孔(63)正对设置,所述进水孔(62)和出水孔(63)均与散热腔(6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三维液冷均温板的高效水冷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中部开设有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底部四角均设置有定位柱(12),所述散热部(2)的第三流道(5)与定位柱(12)配合卡接,所述散热部(2)焊接在安装槽(11)底部,所述第一流道(3)和第二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传强孙福俊刘卫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荣亿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