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直流输电,尤其涉及一种柔直子模块。
技术介绍
1、与传统的高压直流输电相比较,在相同的输电容量下,柔性直流输电具有无功独立控制、响应快、谐波特性好、损耗小、建站占地面积小等优势。近年来,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其在风电并网、电网联网等场合的广泛应用。
2、如图1为柔性直流输电子模块(简称柔直子模块)的电气原理图,其中t1、t2为上管igbt器件,d1、d2为与igbt并联的二极管器件,t3、t4为下管igbt器件,d3、d4为与igbt并联的二极管器件,电容模块c并联于上管igbt器件和下管igbt器件之间,in和out分别为模块的进出线,in和out之间的k为旁路开关。
3、每个igbt与并联的二极管形成一个igbt模块,现有的igbt模块都是将igbt器件与二极管器件集成在一起,即二极管内置在igbt模块的内部,以此实现小型化、集成化的设计目的,进而能够在结构上减小电流路径,减小杂散电感并保证各并联器件的均流特性。
4、但是,这样设置会很大程度上限制igbt模块的通流能力,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直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模块(1)、IGBT阀段(2)、二极管阀段(3)以及叠层母排(4),IGBT阀段(2)和二极管阀段(3)并排布置且两者位于电容模块(1)的一侧,IGBT阀段(2)和二极管阀段(3)的电极与电容模块(1)的电极相对布置,叠层母排(4)设置在电容模块(1)与IGBT阀段(2)和二极管阀段(3)之间,叠层母排(4)包括用于连接IGBT阀段(2)与二极管阀段(3)的电极的阀段连接叠排(42)、用于连接电容模块(1)的电极的电容叠排(41)、用于连接阀段连接叠排(42)与电容叠排(41)的中间过渡叠排(43)。
2.根据权利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直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模块(1)、igbt阀段(2)、二极管阀段(3)以及叠层母排(4),igbt阀段(2)和二极管阀段(3)并排布置且两者位于电容模块(1)的一侧,igbt阀段(2)和二极管阀段(3)的电极与电容模块(1)的电极相对布置,叠层母排(4)设置在电容模块(1)与igbt阀段(2)和二极管阀段(3)之间,叠层母排(4)包括用于连接igbt阀段(2)与二极管阀段(3)的电极的阀段连接叠排(42)、用于连接电容模块(1)的电极的电容叠排(41)、用于连接阀段连接叠排(42)与电容叠排(41)的中间过渡叠排(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直子模块,其特征在于,阀段连接叠排(42)包括绝缘板(426)、设置在绝缘板(426)一侧的正极导电排(421)和负极导电排(422)、设置在绝缘板(426)另外一侧的输入导电排(423),正极导电排(42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igbt阀段(2)正电极的igbt正极端子(4212)和用于连接二极管阀段(3)正电极的二极管正极端子(4211),负极导电排(422)上设置有用于连接igbt阀段(2)负电极的igbt负极端子(4222)和用于连接二极管阀段(3)负电极的二极管负极端子(4221),输入导电排(423)上设置有用于连接igbt阀段(2)输入电极的igbt输入端子(4232)和用于连接二极管阀段(3)输入电极的二极管输入端子(4231),igbt正极端子(4212)、二极管正极端子(4211)、igbt负极端子(4222)、二极管负极端子(4221)、igbt输入端子(4232)和二极管输入端子(4231)位于阀段连接叠排(42)的朝向igbt阀段(2)和二极管阀段(3)的同一侧,阀段连接叠排(42)还包括朝向电容模块(1)一侧设置的第一正极电容连接端子(424)和第一负极电容连接端子(4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直子模块,其特征在于,igbt正极端子(4212)到igbt输入端子(4232)的距离等于igbt负极端子(4222)到igbt输入端子(4232)的距离,二极管正极端子(4211)到二极管输入端子(4231)的距离等于二极管负极端子(4221)到二极管输入端子(4231)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直子模块,其特征在于,二极管正极端子(4211)到二极管输入端子(4231)的距离等于igbt正极端子(4212)到igbt输入端子(4232)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柔直子模块,其特征在于,igbt正极端子(4212)到二极管正极端子(4211)的距离、igbt负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全刚,范彩云,肖晋,杜玉格,焦洋洋,张晓鸽,陈本乾,李飞,王凯,窦琼珠,李新奇,
申请(专利权)人: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