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菲律宾蛤仔幼体增养殖,具体领域为一种菲律宾蛤仔幼体育苗方法及换水装置。
技术介绍
1、菲律宾蛤仔是双壳纲、帘蛤目、帘蛤科贝类动物,埋栖生活,多生活在潮间带泥质或泥沙质海底,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北方品种壳厚且更加耐寒)。菲律宾蛤仔成品出肉率高,营养及药用价值丰富,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制约菲律宾蛤仔增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仍是苗种不足,北方地区苗种生产能力不稳定,苗种来源对南方依赖性较强,但是南方苗种适应性不强,越冬及养殖成功率不太理想。在我国沿海尤其是北方开展菲律宾蛤仔增养殖项目,加快推进菲律宾蛤仔苗种本地化进程,在海区形成菲律宾蛤仔土著品种自然繁殖种群,完成其天然苗种场的建设,实现自然资源增殖的良性循环,都离不开菲律宾蛤仔人工育苗技术的成熟及产量的稳定。
2、菲律宾蛤仔常温育苗工艺繁琐,正值高温季节,苗种极易受到水质、底质的影响而导致变态率及存活率的降低,造成育苗的失败。因此需要有一个在育苗各个阶段都能正确操作的方法,用于攻克菲律宾蛤仔育苗技术难点,从而提高菲律宾蛤仔育苗成功率。
技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菲律宾蛤仔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菲律宾蛤仔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种贝培育密度为100个/㎡~150个/㎡,水深约0.8m,微量充气,日换水1次~2次,换水量70%~100%/次,用水为天然海水经150目筛绢网袋过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菲律宾蛤仔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培育使用的饵料日投喂3次~4次,保持饵料密度3×104cell/mL~1×105cell/mL,受精卵孵化密度为10个/mL~12个/mL,微量充气,0.5h~1h人工搅池一次。
4.根据权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菲律宾蛤仔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菲律宾蛤仔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种贝培育密度为100个/㎡~150个/㎡,水深约0.8m,微量充气,日换水1次~2次,换水量70%~100%/次,用水为天然海水经150目筛绢网袋过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菲律宾蛤仔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培育使用的饵料日投喂3次~4次,保持饵料密度3×104cell/ml~1×105cell/ml,受精卵孵化密度为10个/ml~12个/ml,微量充气,0.5h~1h人工搅池一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菲律宾蛤仔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培育使用的饵料以新鲜的三角褐指藻、牟氏角毛藻为主,小球藻、金藻、扁藻为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菲律宾蛤仔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附苗时使用30~40目筛网初筛,砂滤海水清洗多遍,去除异物和腐殖质的天然海区细沙作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咏芳,黄金勇,魏国庆,吕晓民,袁甜,于洪波,宋松伟,李丹,王彩蕴,李迎,
申请(专利权)人:营口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营口市植物保护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