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穿孔板阻抗复合对称式消音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1404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41
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层穿孔板阻抗复合对称式消音片,包括框架、消音片共振腔共用背板、共振腔内穿孔板、吸音材料和外穿孔护面板;所述消音片共振腔共用背板安装在框架中心;所述消音片共振腔共用背板外侧安装有共振腔内穿孔板,共振腔内穿孔板与消音片共振腔共用背板形成共振腔;所述共振腔内穿孔板外侧设置有吸音材料和外穿孔护面板;所述框架底部与半圆形吸音体穿孔板连接;所述半圆形吸音体穿孔板上设置有半圆形吸音体支撑背板。本技术通过采用阻性多孔吸音材料和抗性穿孔板共振腔叠加复合对称式设计,以达到有效控制烟风道中、低频噪音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工业用多通道片式降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穿孔板阻抗复合对称式消音片


技术介绍

1、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大型烟风通道布置消音降噪措施成为必需。采用多孔吸音材料的阻性消音片因其结构设计简单、安装方便成为目前大型烟风通道主要的消音降噪方式。

2、阻性消音结构主要是利用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来降噪消声,此消音措施对高频噪音较为敏感,对中、低频噪音降噪功能极为有限。烟风通道排烟中多含有大量粉尘,粉尘会堵塞吸音材料间隙,一段时间后吸声材料吸音性能会大大降低甚至失效。此外,通道内环境温度、湿度也影响着多孔吸声材料的性能。上述这些因素导致仅采用阻性消音方式并不能满足性能要求。

3、抗性穿孔板共振腔式消音结构因其利用穿孔板上孔颈中的空气柱在小孔中的往复振动形成空气弹簧,将声能转变为热能以达到降噪目的,无需填充吸声材料,避免了因粉尘堵塞导致消音器失效的情况,更优于仅采用阻性消音方式的单一结构设计方法;并且,合理控制穿孔板孔径和数量等相关参数能够使空气腔的共振频率与噪音频率一致,可将降噪频率控制在一定频程范围内,从而获得较佳的消音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将降噪频率控制在一定频程范围内的双层穿孔板阻抗复合对称式消音片。

2、一种双层穿孔板阻抗复合对称式消音片,包括框架、消音片共振腔共用背板、共振腔内穿孔板、吸音材料和外穿孔护面板;所述消音片共振腔共用背板安装在框架中心;所述消音片共振腔共用背板外侧安装有共振腔内穿孔板,共振腔内穿孔板与消音片共振腔共用背板形成共振腔;所述共振腔内穿孔板外侧设置有吸音材料和外穿孔护面板;所述框架底部与半圆形吸音体穿孔板连接;所述半圆形吸音体穿孔板上设置有半圆形吸音体支撑背板。

3、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与共振腔内穿孔板通过共振腔内穿孔板连接件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消音片共振腔共用背板与外穿孔护面板通过共振腔分隔支撑件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外穿孔护面板均布有孔径相同的孔。

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消音片前段利用吸音材料间的空隙对进出吸音材料的声波产生阻碍摩擦作用,进而将声能转化成热能,以达到耗能、降噪目的,后段由内穿孔板、消音片框架、隔板及背板形成体积不一的空气腔,优化内穿孔板上的孔径参数可与空气腔形成抗性穿孔板共振腔吸声结构。抗性穿孔板共振腔消音结构实际上是利用内穿孔板上孔颈中的空气柱在小孔中形成类似空气弹簧一样往复振动,以达到消耗声能的目的。合理控制共振腔体积、内穿孔板厚度、孔径参数和数量,能够使空气腔的固有频率与声波频率相同而产生共振运动,从而达到最佳的耗能降噪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穿孔板阻抗复合对称式消音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消音片共振腔共用背板(2)、共振腔内穿孔板、吸音材料(5)和外穿孔护面板(7);所述消音片共振腔共用背板(2)安装在框架(1)中心;所述消音片共振腔共用背板(2)外侧安装有共振腔内穿孔板,共振腔内穿孔板与消音片共振腔共用背板(2)形成共振腔;所述共振腔内穿孔板外侧设置有吸音材料(5)和外穿孔护面板(7);所述框架(1)底部与半圆形吸音体穿孔板(9)连接;所述半圆形吸音体穿孔板(9)上设置有半圆形吸音体支撑背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穿孔板阻抗复合对称式消音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与共振腔内穿孔板通过共振腔内穿孔板连接件(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穿孔板阻抗复合对称式消音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片共振腔共用背板(2)与外穿孔护面板(7)通过共振腔分隔支撑件(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穿孔板阻抗复合对称式消音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穿孔护面板(7)均布有孔径相同的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穿孔板阻抗复合对称式消音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消音片共振腔共用背板(2)、共振腔内穿孔板、吸音材料(5)和外穿孔护面板(7);所述消音片共振腔共用背板(2)安装在框架(1)中心;所述消音片共振腔共用背板(2)外侧安装有共振腔内穿孔板,共振腔内穿孔板与消音片共振腔共用背板(2)形成共振腔;所述共振腔内穿孔板外侧设置有吸音材料(5)和外穿孔护面板(7);所述框架(1)底部与半圆形吸音体穿孔板(9)连接;所述半圆形吸音体穿孔板(9)上设置有半圆形吸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东梅吴穷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